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中国贵州省辖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辖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东邻湖南,南接广西,总面积30282平方千米。 截至2024年2月,全州辖15个县,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年末,黔东南州常住人口375.73万人。 世居黔东南州的9个主要少数民族中,主要语言仍是该民族语言。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黔东南区域,春秋时属牂牁、楚黔中地。战国时属且兰、楚黔中郡。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汉代属武陵郡、牂柯郡和郁林郡。魏晋南北朝随情势而变迁。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代属牂柯郡、沅陵郡。唐代属黔中道,置有思州、应州、充州、亮州等。宋代分属荆湖北路、夔州路和广南路。元代属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
明清时期
明洪武年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永乐年间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于贵州省;明朝后期,黔东南大部分属思州、镇远、黎平、都匀、平越5府;天柱明代属湖广行省靖州,清代划入贵州。清朝雍正年间设古州、清江、台拱、丹江、八寨5厅。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厅、州为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县丞、巡检、吏目管地置分县,隶于所在县辖;同年设黔东道,治镇远,领镇远、邛水等26县,八寨、麻哈隶黔中道。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民国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督察区分管各县,之后区划多次调整。第八、第七、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镇远;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黎平。相继撤销分县建置。黎平、榕江、从江、丹寨、麻江隶都匀督察区。炉山隶平越督察区(1937年改隶镇远督察区)。
民国二十年(1941年)调整各县插花地,专区内属县边界日趋划一,完善区乡保甲制度。至民国二十七年(1948年),镇远、黄平、天柱、台江、锦屏、炉山、雷山、施秉、岑巩、三穗、剑河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榕江、黎平、从江、麻江、丹寨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1月镇远解放,成立贵州省镇远专区。1950年,贵州省分设8个专区,其中镇远专区辖炉山、黄平、施秉、镇远、余庆、雷山、台江、剑河、锦屏、天柱、岑巩、三穗12个县,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5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改为都匀专区)。
1956年4月,国务院决定设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称“黔东南州”)正式成立,辖镇远、炉山、黄平、施秉、雷山、台江、剑河、锦屏、天柱、岑巩、三穗、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16个县,州府定在凯里。1958年12月,黔东南州调整行政区划,全州16个县并建为凯里、黄平、镇远、剑河、锦屏、黎平、榕江7个县。
1961年8月至1962年11月,黔东南州陆续恢复16县建制。1962年底,全州辖凯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6个县。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建立凯里市。1984年1月,凯里市正式成立。
2023年底,黔东南州辖凯里市及丹寨、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个县,共有60个乡(其中民族乡17个)、129个镇、28个街道,2154个村、282个居委会。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总体地势西、南、北面高而东部低。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贵州省黔南、铜仁、遵义毗邻。全境东西宽220平方千米,南北长240平方千米,总面积30282平方千米。
气候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2023年全州平均气温为16.3℃~20.3℃;年降水量730.7mm~1137.5mm;日照时数1063~1778.4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3~81%,年无霜期344~365天。
地质
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在地质演变历史中,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造就当今黔东南州矿产资源较丰富、分布广泛、种类较全、矿种众多,部分矿种具有优势的格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跨扬子准台地与华南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经历了武陵、雪峰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华南褶皱带从武陵构造阶段早期的大洋地壳,经武陵构造阶段晚期和雪峰、加里东构造阶段的过渡性地壳,到早古生代末的广西运动发生基底褶皱,并与扬子准地台“焊接”为一体,进入稳定地台阶段,相继形成一套盖层。黔东南州的碳酸盐岩分布较广泛,约占全州岩石出露面积的23.1% ,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两大类,其次为它们的过渡类型,呈连片出露和零星出露特点,是黔东南州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础。
土壤
黔东南州土壤有红壤、黄壤、黄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沼泽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等 11 个土类、26 个亚类、6 个土属,222 个土种,分属 7 个土纲。其中:红壤面积为 466.92 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 10.26%;黄壤面积为 2832.8 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 62.32%;黄棕壤面积为 53.35 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 1.17%;紫色土面积为 50.24 万亩,占全州总面积 1.10%;黑色石灰土面积为 456.87 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 10.04%;水稻土面积为253.19 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 5.56%;其他土壤 437.83 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 9.55%。
地形地貌
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州境总体地势是北、西、南三面高而东部低。中部雷公山区和南部月亮山为中山地带,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状低中山区,东部和东南部为低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500~1000米。最高点为雷公山主峰黄羊山,海拔2178.8米,最低点为黎平县地坪乡井郎村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水文水利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有大小河流983条,其中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25条。黔东南州平均年径流量192.1亿立方米。以清水江、㵲阳河、都柳江为主干,长江流域面积21535平方千米,珠江流域面积8802平方千米,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黔东南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32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270万千瓦。水电站已建333座、总装机容量225.47万千瓦。截止2023年底,全州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库共41座,通过蓄水验收且有观测记录的大中型水库(水电站)40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49.06亿立方米,年末蓄水量24.29亿立方米,比年初减蓄4.06亿立方米;中型水库37座,总库容12.18亿立方米,年末蓄水量5.766亿立方米,比年初增蓄1.154亿立方米。年末蓄水总量30.06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每年1~3月,黔东南州易出现低温冷冻、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7月份,强降雨、雷电、高温等极端天气多,主汛期。一是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交通运输、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高;二是雷电、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可能出现洪涝、山体滑坡、坍塌等自然灾害,水库水电站安全运行风险增加。三是由于前期持续强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趋于饱和,江河超警戒水位风险高,发生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大。
2022年6月17日18时至18日10时,黔东南州8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19个乡镇出现大暴雨,最高降水量达到345.9毫米。从江县气象台6月18日8时48分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抢险自救工作全面、有序展开,紧急转移712户2515人。黔东南州榕江县出现3站特大暴雨,平永镇、仁里乡、乐里镇、忠诚镇由于暴雨影响突发洪水,多处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出现塌方,相关部门采取交通管制措施。6月17日20时,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3年全州平均降水量984.8毫米,折合降水量约298.2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8%,比多年均值偏少20.5%。2023年全州水资源总量82.19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71.4毫米,比上年偏少54.8%,比多年均值偏少57.2%,属枯水年份。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量27.14万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187立方米。2023年全州入境水量17.7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6.51亿立方米。
2023年全州总供水量11.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1.37亿立方米。全州总用水量11.48亿立方米,全州总耗水量为6.356亿立方米。2023年全州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86.3立方米,全州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8.2立方米,全州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88。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年末,黔东南全州耕地329776.50公顷(494.66万亩)。其中,水田217104.06公顷(325.65万亩),占65.83%;水浇地34.04公顷(0.05万亩),占0.01%;旱地112638.40公顷(168.96万亩),占34.16%。全州5000亩以上耕地坝区共13个,坝区内耕地面积8256.47公顷(12.38万亩);全州石漠化耕地共3750.77公顷(5.63万亩)。镇远县、施秉县石漠化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州石漠化耕地的88.62%。
全州林地2323825.50公顷(3485.74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913969.74公顷(2870.95万亩),占82.36%;竹林地23606.74公顷(35.41万亩),占1.02%;灌木林地193588.69公顷(290.38万亩),占8.33%;其他林地192660.33公顷(289.00万亩),占8.29%。
全州草地11239.54公顷(16.86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2566.17公顷(3.85万亩),占22.83%;人工牧草地27.71公顷(0.04万亩),占0.25%;其他草地8645.66公顷(12.97万亩),占76.92%。
全州湿地867.08公顷(1.30万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其中,沼泽草地16.29公顷(0.02万亩),占1.88%;内陆滩涂850.79公顷(1.28万亩),占98.12%。
全州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6856.07公顷(115.28万亩)。其中,城市用地2550.65公顷(3.83万亩),占3.32%;建制镇用地13655.24公顷(20.48万亩),占17.77%;村庄用地55307.04公顷(82.96万亩),占71.96%;采矿用地4317.92公顷(6.47万亩),占5.6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025.22公顷(1.54万亩),占1.33%。
全州交通运输用地42275.14公顷(63.41万亩)。其中,铁路用地807.37公顷(1.21万亩),占1.91%;公路用地17268.21公顷(25.90万亩),占40.85%;农村道路23829.93公顷(35.75万亩),占56.37%;机场用地341.78公顷(0.51万亩),占0.81%;港口码头用地14.54公顷(0.02万亩),占0.03%;管道运输用地13.31公顷(0.02万亩),占0.03%。
全州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5880.55公顷(68.82万亩)。其中,河流水面25901.79公顷(38.85万亩),占56.45%;水库水面16218.39公顷(24.33万亩),占35.35%;坑塘水面2336.52公顷(3.50万亩),占5.09%;沟渠768.56公顷(1.15万亩),占1.68%;水工建筑用地655.29公顷(0.99万亩),占1.43%。
矿产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已发现矿种61种(含亚矿种),占全省已知137种的44.5%,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8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矿产3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4种,化工原料矿产4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0种,水气矿产1种。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的矿产有46种,占发现矿产种类的75%,其中上储量表矿产40种,未上储量表的矿产5种(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5种)。
通过长期地质勘查与研究,评价矿床、矿点349处(其中含共生、伴生矿产90处),按规矿床规模分大型12处、中型29处、小型306处、矿点2处。其中重晶石资源量居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之首,玻璃用石英砂岩、锑矿列全省同类矿产资源储量的前三位。
生物资源
黔东南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造就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野生动物有记录的脊椎动物共5纲31目104科557种。其中,鸟纲13目37科217种,哺乳纲8目25科96种,鱼纲5目22科130种,爬行纲3目11科69种,两栖纲2目9科45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林麝、小灵猫、白颈长尾雉、海南鳽、中华秋沙鸭、猕猴、斑林狸、黑熊、鬣羚、小天鹅、鸳鸯、黑鸢、蛇雕、凤头鹰、游隼、白鹇、红腹锦鸡、灰林鸮、领鸺鹠、画眉、红嘴相思鸟、眼镜王蛇等 120 余种;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05种。
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达68%,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是全国重点林区、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大宝库。
黔东南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的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有“杉乡”、“林海”之称。黔东南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也是贵州省的主要用材林基地,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根据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全州森林面积达200.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1.69亿立方米,为全省之冠。州内天然林面积约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7.78%,天然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根据2018年省林业局发布数据,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为67.37%,全省第一。
黔东南州内有各种植物3623种,分属214科1050属。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94科947属3300余种,在种子植物中,有中国特有种45属,占全国特有属的2.97%。其中,有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太子参、松茯苓、杜仲、天麻、三七、桔梗、五倍子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小叶红豆、峨眉拟单性木兰、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楠木、闽楠、翠柏、罗汉松、厚朴、台湾杉、柔毛油杉、鹅掌楸、花榈木、春兰、中华猕猴桃、金毛狗蕨等120余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19种。
截至2024年2月,黔东南州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45个(不含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除三穗县外的15县(市)。其中,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级1个、省级1个、州级9个、县级8个),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3个、省级7个),森林公园12个(国家级5个、省级6个、县级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全州自然保护地总面积800.03万亩,占国土面积比17.6%。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24年保护区建立已达42年。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秃杉,胸径在10厘米以上的植株,从1985年查明的5000株左右增长到2013年查明的6640株,主要保护对象种群数量得到增长。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实现“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生物种类、森林覆盖率”四大指标的同步增长。其中,2024年有林地面积由3.55万公顷增加到4.41万公顷;森林蓄积由219.5万立方米增加到416万立方米;生物种类从1985年查明的近2000种增加到5185种;森林覆盖率由82.9%增加到92.34%。雷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被评为“中国最美森林”。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3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凯里市及丹寨、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个县,共有60个乡(其中民族乡17个)、129个镇、28个街道,2154个村、282个居委会。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75.73万人,年末户籍人口489.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3万人。其中男性为261.7299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数的53.4%;女性为228.2011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数的46.6%。其中,0-17岁(含不满18周岁)人口为113.6460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数的23.2%;18-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301.6917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数的61.6;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74.5933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数的15.2%。全州人口出生率为9.1‰,死亡率为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 2023年年末,黔东南州常住人口规模恢复到2019年水平。
参考来源
民族
全州有17个民族乡(含2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 ,有苗族、侗族等33个世居民族。户籍人口481.88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43.22%、侗族人口占30.41%,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语言
世居黔东南州的9个主要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么佬族转用汉语外,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备族、壮族、瑶族等7个民族仍使用该民族语言。
宗教信仰
截至2023年底,全州共有宗教团体4个,其中全州性宗教团体3个,县(市)宗教团体1个(即黔东南州佛教协会、黔东南州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黔东南州基督教协会、凯里市天主教爱国会)。全州登记开放宗教活动场所为40处。
经济
综述
根据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全州生产总值1329.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两年平均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277.2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94.25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758.14亿元,增长3.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2.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5%、22.1%和55.4%。全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35511元,比上年增长3.7%。
黔东南州全州上下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打造“5+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一是聚焦矿产资源,做大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二是聚焦再生资源,做大再生资源循环材料产业;三是聚焦农产品资源,做大特色食品产业;四是聚焦林木资源,做大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五是聚焦药材资源,做大大健康医药制造产业;六是聚焦特色产业,做大N个特色产业见成效。依托产业基础、民族文化、政策资源和大数据平台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材料、白酒、民族民间工艺品、轻纺、运动装备制造等“N”个特色产业。
第一产业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着力发展以林菌、林鸡、林蜂、林药四大产业为重点的林下产业。2023年全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90.41 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81.96 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 405.34 万亩,比上年下降 0.7%;粮食总产量 133.77 万吨,比上年下降 2.3%;猪牛羊禽肉产量19.23万吨,比上年增长4.7%;禽蛋产量5.39万吨,比上年增长16.8%;水产品产量6.36万吨,比上年增长5.7%。
第二产业
黔东南州主要产业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再生资源循环材料产业、特色食品产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健康医药制造产业等五大产业,特色产业有新能源材料、白酒、民族民间工艺品、轻纺、运动装备制造等产业。
2023年全年全州工业增加值165.7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6.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州五大主导产业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特色食品增加值增长41.9%,再生资源循环材料增加值增长41.0%,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增长1.3%。全州3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8个实现正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7.6%。
2023年全年全州集成电路23787.46万块,比上年增长1.7倍;十种有色金属18.94万吨,增长67.3%;铅酸蓄电池11937340千伏安时,增长14.0%。
第三产业
黔东南州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域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大数据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西部片区主要围绕原生态苗族文化和自然山水风光,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大健康服务业;黔东片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南部片区重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健康医药、健康药食材等产业。
2023年全年全州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2%;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4.0:23.1:72.9。工业投资增长10.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0%。
2023年全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8.3%。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4%;办公楼投资增长22.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54.8%;其他投资下降4.3%。全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 90111万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出口90065万元,进口46万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4.2%。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家,合同外资金额174万美元。
2023年全州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524.70万件,比上年增长47.6%;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全年全州电信业务总量44.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电信业务收入33.40亿元,比上年增长6.3%;电话用户473.1万户,比上年增长2.6%。
2023年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21.11亿元,增长14.1%。全年全州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赔付支出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12.49亿元,寿险公司赔付支出2.63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年末全州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在校学生10945人;高等专科学校 2 所,在校学生2497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1所,在校学生 79749人(非全日制在校学生 41913 人)。普通高中 46 所,在校学生100883人;初级中学14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在校学生200970人;小学622所,教学点369个,在校学生394957人;幼儿园1250所(民办428所),在园幼儿149190人。全州普通高考录取本科学生17836人,本科及以上上线率49.78%。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杂费覆盖率已达100%,免除教科书覆盖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97%。
医疗
2023年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3710个。其中,医院122个,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卫生监督所17所,健康教育机构2个,急救中心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86个,门诊部14个,卫生服务站8个,村卫生室2803个,采供血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
2023年年末全州有医院病床29552张,卫生技术人员34286人。其中,执业医师8658人,执业助理医师2769人,注册护士14936人,药师(士)1297人,技师2757人,卫生监督员23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636人。
2023年年末全州有社区服务机构设施2770个,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141个,社区服务站2623个,社区专项服务机构和设施5个。投入使用的养老服务机构57所,有床位5923张。
科技
2023年全年争取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8项,比上年增长66.0%;争取到资金5737万元,比上年增长4.7%。立项实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49项,立项资金260万元;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143家;技术合同登记完成482项,比上年增长19.9%,技术合同交易金额达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技术交易额20.83亿元。
文化事业
2023年年末全州已基本实现州、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基层设施全覆盖。有博物馆41个(其中陈列馆7个,纪念馆6个)、图书馆17个、文化馆1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1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5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3118个,农家书屋2740个。
体育
2023年年末全州已建成州级“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成9个公共体育场、9个县级公共体育馆、6个游泳馆和15个体育公园(14个生态体育公园,1个体育公园)。州内篮球场达3506个、足球场达202块,建成17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51个易地扶贫搬迁多功能运动场、4个户外百姓健身房和296.8平方千米绿色健身步道,完成乡镇级农民健身工程建设178个,农体工程2124个,覆盖率100%使全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7㎡,排名全省前列。全州二级以上运动1065人(其中2023年新增二级以上运动员77人),在省级以上年度冠军赛、锦标赛上获得金牌49枚、银牌60枚、铜牌68枚。
“村BA”“村超”
黔东南州是“村BA”“村超”发源地。在2022年夏季,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举办的“六月六吃新节”乡村篮球赛事,经由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迅速吸引超过15亿人次的关注,该赛事因其独特的乡村背景和热烈氛围,被网民命名为“村BA”,并确立其作为中国乡村篮球文化标志性地点的地位。
次年春季,即2023年春季中期,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的总决赛再次选址台盘村举行,此次“村BA”赛事再次在网络上引发热烈反响,三天的比赛期间,网络传播量突破30亿人次大关。此次赛事不仅获得包括外交部长秦刚、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华春莹、汪文斌等多位高级外交官员的公开点赞与推介,还在国内外范围内赢得广泛赞誉,激发线上线下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形成具有极高影响力的现象级传播效应,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
社会保障
2023年全年全州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28.16万人次,补助金额1.94亿元。全年民政接受社会捐赠金额1457.82万元,比上年增加393.17万元。
2023年年末全州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2.58万人,增加0.5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39万人,增加0.68万人。年末全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1.63万人,增加0.9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达12463户,增加428户。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5.97万人,比上年减少6.42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03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2.95万人,比上年减少7.3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46万人,比上年增加0.48万人。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2.80万人,累计资助资金额1.85亿元。
2023年年末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7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719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68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6078元,比上年增长15.0%。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98亿元。
环保
2023年,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全州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全州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42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全州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100%,土壤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安全总体稳定可控。其中,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保持前十,2023年排名全国第9名,保持全省第1名。
2023年,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黔东南州有效配合处置黔南州福泉市瓮福化工公司发生含磷污水泄漏突发环境事件,获生态环境部致函表扬;黄平县矿山生态环境整改工作成效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面典型案例;麻江县鸡冠岭生态修复成效入选2023年国家长江警示片肯定整改成效候选案例;贵州省人民政府激励通报黔东南州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以及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垃圾等市政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成效明显的地方;贵州省首个新时代生态文学采风创作基地在雷山县挂牌;榕江县、剑河县获“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天柱县、锦屏县成功创建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剑河县成功举办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剑河分论坛。
交通
综述
黔东南是黔桂湘三省(自治区)的交通要塞,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交通网络畅达。有沪昆、兰海、厦蓉等国家主干道高速通达内外,沿榕、天黄、松从多条高速联通州内。
公路
2023年年末全州公路总里程 31700 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236平方千米,普通国道 1449 平方千米,普通省道2735 平方千米,县道5096平方千米,乡道 6820 平方千米,村道14365 平方千米。按照公路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 1236 平方千米、一级公路236 平方千米、二级公路 1537 平方千米、三级公路 600 平方千米、四级公路24467平方千米、等外级公路 3624 平方千米。公路密度达到104.5 平方千米/百平方千米,全州实现2158个建制村通油路,建制村通油路(硬化路)率达 100%,全州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率达100%。
2023年11月3日0点,雷榕高速(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起于雷山县城东的雷山互通,接建成的凯里至雷山高速公路,经大塘、桃江、永乐、平永,止于榕江县城北的忠诚枢纽互通,接在建的剑河至榕江高速公路,路线全长72.693平方千米。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平方千米/小时,整体式路基宽24.5米。
铁路
截至2021年9月26日,黔东南州已经开通的铁路有:沪昆老铁路,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路过州内的麻江,凯里,黄平,施秉,镇远,岑巩,并且设置凯里站、施秉站、镇远站、羊坪站四个客运站。沪昆高铁,过境州内的麻江,凯里,台江,剑河,三穗,岑巩,设置凯里南站、三穗站两个客运站。贵广高铁,过境州内的从江,黎平,榕江三县,设置从江站、榕江站两个客运站。
凯里南站属于贵阳火车站管辖,位于凯里市经济开发区金汇大道,东面沪昆高铁连通三穗站、玉屏东站(铜仁南站),西面沪昆高铁连通贵阳东站、贵阳北站,南面连通都匀东站。凯里南站规划为中间一等站,设有3个站台7条线。站房一共两层,一楼主要是进出站层,二楼主要是候车层,站房内最高聚集人数可达2000人。
三穗站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2公里,该站按最高聚集人数2000人规划设计,为中型站房,包含主站房,客运系统机房以及车站办公等用房。站前广场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
从江站位于从江县洛香镇,占地24万余平方米,站内主要有站房一座,牵引变电所一处,站前广场一个,框架桥、涵共6座,道岔15组,正线及站线无砟轨道5200m。站前广场分南北广场,总用地面积47540平方米。
榕江站位于榕江县古州镇小堡村,距县城约3公里。站房总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内,年旅客发送量预计46万人。站场总规模为2台4线,旅客地道一座,车站设南广场,站前广场与县城规划区衔接。
航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凯里黄平机场与黎平机场,天柱机场规划在建。凯里黄平机场2013年5月1日成功通过试飞,10月1日正式通航机场距离省会贵阳191平方千米,距凯里49平方千米。2021年11月21日11时55分,无锡⇋凯里航线开通。2022年,凯里黄平机场加密大湾区航班航线,已开通凯里⇋广州、凯里⇋福州、西安⇋凯里⇋泉州、南宁⇋凯里⇋武汉等5条航线,凯里通用机场项目已纳入黔东南州通用机场规划。
公共交通
截至2024年3月,黔东南全州公交线路共有110条,收费标准为2元或分段计价;全州长途出行路线共有304条。
人文
综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首选地之一。州内民族节日众多,全州每年有各类民族节日390余个,其中万人以上的节日有120多个。
饮食
腌鱼是从江当地人的家常美食,也是招待宾客的主菜,更是苗、侗族的风味食品。苗侗人民制作出来的腌鱼口感酸、辣、香、甜俱全,冷热都可以食,还可以蒸、焖、烧、烤等,味道辣度适中,皮脆骨软。
贵州的红白酸汤以名气在外,黔东南州施秉县的酸汤独具特色,极致的酸搭配口感丰富的猪脚,是不容错过的美味。
施秉有“中国太子参之乡”的美誉,施秉太子参以色泽好、药效佳、个体饱满等优良品质,在国内颇负盛名。太子参宴包含太子参鸽子汤、太子参蒸排骨、太子参凉拌牛肉等菜品,靓汤俊参,搭配各种肉类,筑成一场食补盛宴。
灰碱粑是贵州少数民族的特色食品。当地人们把制作灰碱粑作为过年的一道隆重的仪式来进行,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做灰碱粑以庆新春的到来,它是人们礼尚往来的重要礼品,也是人们广为喜爱的一种美食,常用作早餐、夜宵之食品。
在贵州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耳熟能详的要属凯里酸汤鱼,贵州酸汤的营养价值极高,酸汤中丰富的矿物质主要是钙、磷、铁、锌等,其中钙和磷的含量较高,对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骨骼刚性以及维持肌体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施秉有在“姊妹节”、三月三等节日期间制作五色糯米饭的民族习惯。传统的五彩糯米饭是将糯米淘干净后用甑子蒸熟,然后把枫香树叶、苦李子树皮或紫蓝草、杨梅树皮或红草、黄饭花等榨成黑色、紫色、红色、黄色的水汁放少许水混合将糯米饭分成五份,染成黑、紫、红、黄四种颜色的五彩饭。
香猪是从江人用以款待贵客的食材,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发展出许多关于香猪的菜式,但从江人最喜爱的做法还是烤香猪。
习俗
“萨玛节”或“祭萨”活动,是侗族的祭祀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至二月的这段期间,择吉日过“萨玛节”。这天,由寨老领着全体男女老少,鸣锣吹笙前去“萨坛”进行“祭萨”、敬供。接着要进行吹笙跳舞,斗牛取乐、多耶、唱琵琶踩歌堂等活动,企盼得到萨岁的神灵除邪驱恶,确保人们的各项生产活动不受阻扰和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舟溪甘囊香苗族芦笙节是黔东南最大的苗族芦笙盛会之一。它是展示舟溪式苗族服饰及芦笙舞蹈文化的代表。每年自农历正月初三开始,由以舟溪为中心的周边各苗族村寨按照传统顺序依次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后,最后汇集到舟溪甘囊香芦笙堂举行的芦笙总会。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从江县六洞地区洛香镇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芦笙节。洛香芦笙节是侗族为纪念发明水车的侗族工匠“闷公”和庆贺丰收举办的节日。
吃新节是苗族关于吃新米的农业性节日。西江苗寨的吃新节分两次过。第一次一般是在农历五月或六月卯日“开秧门”之后的第50天,第二次是在第一次吃新之后的第50天。
鼓藏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体现,在苗族各分支都有此习俗。内容包括杀牛祭祖、用牛皮制鼓、祭鼓等一系列礼仪,苗族鼓藏节每13年过一次。跳芦笙是鼓藏节的主要活动之一,至少七天,最多九天。
艺术
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别称。苗族的“飞歌”和“游方歌”,还有“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侗族的歌有合唱歌曲、独唱歌曲,还有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民族舞蹈主要有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踩鼓舞,有芦笙舞,侗族的“多耶舞”。
民族工艺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
文物古迹
黔东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99处、州级54处、县级867处,国家文物局备案博物馆41家,10个苗族村寨和12个侗族村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名镇2个、名村7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中国传统村落41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6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2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3处(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56项78处,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列;省级非遗218项307处,居全省第一;州级非遗329项417处,县(市)级非遗1590项。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一种以和声为主要形式的复调音乐,多为男女声两个声部,有“见面调”、“赞美调”、“单身调”、“青春调”、“求爱调”、“相恋歌”、“成婚歌”、“逃婚歌”等不同的曲调。苗族多声部情歌音调和谐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该项目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蜡染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技艺,古称“蜡缬”,是苗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蜡染制作技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银饰是苗族盛装不可缺少的装饰物。苗族银饰为纯手工制作,有30多道工序。《苗族银饰锻制技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苗族飞歌流传于贵州省凯里、剑河、雷山、台江、黄平等县,其演唱形式多种。2008年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流传于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三县和广西、湖南毗邻的部分侗族村寨。侗族大歌属于民间多声部复调音乐,演唱时,为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1986年10月3日,黔东南侗族大歌合唱团应邀到法国巴黎夏乐宫国家剧院演唱,获得成功。2009年9月30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并批准,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戏,侗语称“戏更”,是侗族的戏曲剧。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
地区象征
2020年4月24日,黔东南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黔东南州“州树州花”的议案》,决定批准《州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黔东南州“州树、州花”的议案》,确定红豆杉为黔东南州“州树”、杜鹃花为黔东南州“州花”。
红豆杉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属乔木阴性树种,喜凉爽湿润气候、肥沃湿润的森林土壤,花期2-3月,果熟期10-11月。在黔东南州境内广布,主要分布在黄平、施秉、雷山、黎平等县。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属落叶灌木,生于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酸性土壤,花期4-5月,果期6-8月,在全州16个县市均有分布,其中丹寨、黎平有形成连片区域。
风景名胜
综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共创建A级旅游景区70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20家,3A级旅游景区48家;2A级旅游景区1家。2023年年末全州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0.43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6.8 %。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面积12.49万公顷;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面积7.94万公顷。
2023年全年全州旅游接待总人数7883.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5%;实现旅游总收入87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倍;接待国内旅游者7879.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
重要景点
对外交流
2021年3月22日,黔东南州与杭州签订《杭州市·黔东南州缔结友好城市协议》。2018年以来,杭州市和黔东南州按照国家、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要求,牢记使命、聚焦精准、突出重点、协同创新、争先创优,构建全方位、多领域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大格局,谱写东西部扶贫协作新篇章。
著名人物
周瑛(1429—1503),贵州黄平县人。明景泰元年(1450)乡试中举,景泰五年(1454)京城会试,中甲戍科进士,为黔东南中进士的第一人,时年22岁。由部郎出任临安、衡州知府。内擢太仆寺卿,后升广西右布政使。他是黄平的第一位进士,第一位布政使官员。历官四十余年,为官清廉,甚有声名。他创办“草庭书院”,著有诗集《草亭类稿》若干卷,《兴隆卫志》二卷,均已失传,仅见《方志》载诗十余首。《黔诗略纪》录其诗十二首。
孙应鳌(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谥文恭。清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先祖孙华原籍江苏如皋县。孙应鳌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举人第一名。三十二年(1553)成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京为江西按察司佥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佥都御史。隆庆六年(1572)建清平山甫书院,吴国伦提学贵州时,亲晤应鳌于山甫书院。官至工部尚书。孙应鳌为黔省第一个给皇帝讲课的老师。孙应鳌通过讲授《尚书》诸篇章,婉言劝说神宗皇帝不要贪图享乐,应了解百姓的稼穑艰难,要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何腾蛟(1592—1649),清贵州黎平府人,字云从,亦字祥升。天启元年(1621)举于乡。官至翰林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湖广总督。崇祯十六年(1643)冬,何腾蛟被破格晋升为右佥都御史,出任湖广巡抚。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仍留旧职,加兵部右侍郎,兼抚湖南。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清军进入南京,弘光朝复灭。大顺军余部分裂为数支,转战两湖地区。时清军两路追击,大敌当前,农民军决定与何腾蛟部“联合恢剿”。五年,何腾蛟率部收复全州、永州、衡州。六年正月,时各镇各怀二心,为防兼并,纷纷撤离,局势恶化。何腾蛟仅以少数兵力入守湘潭。二月,清兵至湘潭,俘何腾蛟,腾蛟不屈,绝食7日,就义于流水桥。
吴文彩(1798—1845),清贵州黎平府人。他编写的《开天辟地》、《财主贪财》及情歌,有的已成为古今绝唱。中年时,出游过王寨、茅坪、洪江、古州、丙妹、三江等地,开阔视 野。回家后,闭门三年,于1830年移植编出《李旦凤姣》和《梅良玉》两部侗戏。从江、黎平、榕江等县的侗族群众,逢年过节,都要演唱侗戏,并举行纪念吴文彩的祭祀活动。
张秀眉(1823—1872),原名宝兄,苗族。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领袖。贵州台拱厅(今台江)仰冈寨人。咸丰年初,苗族地区灾荒,无力缴纳军粮款,被迫联合众人于咸丰五年(1855)歃血盟誓起义。围攻台拱厅城,打死州吏吴复。攻击各地清宫汛堡。攻占丹江厅城。六年,相继占领台拱、黄平、清江、清平等厅州县,与侗族义军合攻古州(今榕江)厅城。经过三年战斗,义军控制贵州东南部苗族聚居的大部地区。同治七年(1868),义军抗击贵州、湖南、四川、广西数省清军围剿。九年(1870),清军攻占台拱、丹江、凯里。退守雷公山。十一年(1872),在乌东与席宝田部激战,兵败被俘,解往长沙被杀害。苗族人民怀念其英雄事迹,有《十八年反政》、《英雄张秀眉》等史诗流传民间。
谭钧培(1828—1894),字宾寅,别字序初,贵州镇远县人。清朝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西道按察御史,江苏常州知府、代理徐州尹、安徽凤颖六泗道尹、山东按察使、湖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兼漕运总督、代理江苏巡抚兼管苏州织造与巴西换约代表、湖北巡抚、广东巡抚、云南巡抚和云南总督等。处事果断,关心百姓疾苦,赈济受灾难民。又积极整修河道,发展教育事业,在云南建经正书院。并坚决抵抗法国人、越南人越境寻衅,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边疆地区的和平安宁。
罗大春(1833—1890),字景山,贵州施秉县人。清同治初年随左宗棠督师驻衢,遂定居西安县城(今柯城区)。道光二十九年(1849)入清军,参与镇压太平军,转战于桂、湘、苏、鄂等地。咸丰十年(1860),升任大同总兵。同治五年(1866),署福建陆路提督,不久补福宁镇总兵,署福建水师提督,注重海防,在宁波等要塞增设炮台多座。十三年,奉命渡海驻防台湾,抗击法国、荷兰等国侵略军,立功受奖。在台湾开发山区,安抚少数民族,有治绩。后请病假内渡。不久父殁回衢治丧。光绪四年(1878),任湖南提督。十年,入闽查办匪乱。十六年,任建宁镇总兵,病故于任上。生平身经百战,屡濒于危,其事备载于手编《思痛录》中。
乐嘉藻(1867—1944),贵州黄平县人,字彩臣,举人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参加“公车上书”,后旋赴日本考察学务,回黔后研讨新学,并与同仁创办蒙学堂、实质学堂,发行《黔报》,主张立宪。宣统元年(1009)贵州咨议局成立,乐嘉藻任议长,三次赴京,参加请愿。辛亥革命时曾劝促清贵州巡抚宣布独立,未果。1914年初,中国政府决定参加巴拿马博览会时,乐嘉藻时任在天津成立的工商陈列所所长,全权负责陈列展出部份准备参会的商品。“茅台酒”蜚声中外成为国酒,乐嘉藻功不可没。1934年,他出版《中国建筑史》,这是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山著作,迄今为后学所必读。
夏同龢(1868—1925),字季平,号用清,又自号狮山山人,清贵州麻哈州高枧(今麻江县贤昌乡高枧村)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青岩人赵以炯、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清光绪19年(1893)参加顺天乡试,中癸已科举人,恩准赴京殿试,被光绪帝“亲笔御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6年,在西方文化和工业文明影响下,清政府派夏同和东渡日本,学习工业和经济,至1912年回国,夏同龢成为中国自有科举制席以来第一位具有状元和留学学历身份的人。夏同龢编著出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行政法学书籍 ——《行政法》;创办中国最早的法政学堂之一——广东官立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前身)并出任监督(校长)。
王天培(1888—1927),原名伦忠,字植之,号东侠。贵州天柱县人。侗族,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北伐名将之一。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王天培参加武昌起义,任前线督战指挥官。因指挥作战有功,翌年初送入保定军官学校深造。民国六年(1917)12月,王天培、彭汉章回兵拥袁(祖铭)定黔成功,王天培升黔军第二师师长。1927年旧历六月下旬,蒋介石急电王天培速赴南京开军事会议为名,以莫须有罪名将王天培秘密拘禁。直到9月1日,蒋介石观十军没有兵变的动机,便秘令浙江省防军总指挥蒋伯诚在2日凌晨将天培杀害于杭州城郊拱宸桥。民国二十年(1931),国民政府为其昭雪,追授上将军衔,民国二十二年10月14日,黔主席王家烈发布公告,在贵阳为王天培举行公祭,以彰先烈而慰忠魂。
周昌寿(1888—1950),字颂久,贵州麻江县人。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翻译家、教育家。1906年,赴日本求学,专攻物理学,毕业后又继续在东京大学研究院深造。在1916年,周昌寿就在日本与留日学生共同发起组织了学术研究团体“丙辰学社”,后改名为“中华学术社”。周昌寿满怀科学救国抱负,于1919年回国。毕生致力于物理学著作的编译工作,译述甚丰,是早期向国内介绍量子论和相对论等物理学新成就的学者。参与物理学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编写系统的中学物理和学普通物理教材,影响和培育几代物理人才。
梁聚五(1892—1977),苗族,贵州雷山县人,著名学者。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后离开军队潜心研究文史书籍。1934年任“湘西十三县农村研究室”副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贵州省参议会参议员、黔南抗日督导员等职。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民主同盟西南总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逼事务委员会副   主任、文教委员会委员,西南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团长、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和副秘  书长等职。著有《黔南各族生活剪影》、《缅甸征尘》、《贵州苗族人民在反清斗争中跃进》、《苗夷民族发展史》。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州情简介.黔东南州政治协商委员会.
黔东南州情简介.中国网客户端.
黔东南州历史沿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6 15: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