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迎宾路以南、观山东路以北、长岭北路以西,紧邻贵阳市市级行政中心,原生态观山湖公园以东,占地面积190.3公顷。
项目简介
作为贵州省和贵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充分体现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规划理念,项目委托多家国际著名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咨询公司,广泛采用节能、节水、环保材料、循环再利用技术等,使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在建筑节能、生态环保等生态指标上达到国际权威绿色生态评估体系LEED和国家绿色生态标准。
规划用地面积190.3公顷(含市政绿化带),总建筑面积约97.63万平方米,其中计容面积约63.39万平方米。总投资56亿元,由会展中心、会议中心、酒店、观光综合楼、商业及配套办公、公寓等服务设施组成,凸现贵州特有的山地与民族文化元素,是西南地区建设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备、设施最先进的多功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西面是原生态的景观公园——
观山湖公园。项目总用地1408亩,其中会展、酒店、会议中心建设用地约500亩;规划修建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4万平方米的国际生态会议中心、5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以及3万平方米的企业总部大楼和10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所有工程于2011年初竣工并交付使用。已成功举办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
亚洲青年动漫大赛、贵阳国际汽车展会、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
规划目标
本项目是连接城市与绿色生态景观带的重要节点,
金阳新区的城市活力中心。项目强调“文化原乡性”、“民族现代性”、“国际先进性”、“生态和谐性”、“对话发展性”五大特征。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寻求国际合作、共建和谐家园为最高目标。
综合交通条件
铁路骨干网和市域高速公路网,保证了未来会展物流的需求;环城高速缩短了商务客人从机场到达基地的时间;城市道路建设,促进了基地与
老城区的良好渗透;环城快速铁路和城市地铁,提供便捷出行方式.
周边情况
金阳新区是贵阳市锐意开发建设的城市新区,位于贵阳市域地理中心,距中心区仅12公里,交通便利。金阳新区是贵阳市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市级行政中心在西侧与本项目通过迎宾路直接相连,距基地仅1000余米。基地西南角为规划将要新建的
贵州省博物馆。基地西面是原生态的景观公园 ——观山公园。规划贵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呈x形由主城连接金阳新区、龙洞堡机场区、
花溪区及
乌当区。同时,快速铁路环线正在兴建之中。规划中片区内有两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号线和4号线。
规划主题
生态筑城
引入城市规划、建筑、地景一体化的设计策略。以保证生态、保持水土为前提,尽量减少挖填方。引入地景设计理念,还原部分被开挖部分的原有地貌。延续原有地貌、延续城市原有记忆,建筑生态贵阳的核心。
会通天下
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依托贵阳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支持,建成后的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将是一个集会展、会议、酒店,及配套服务、文化娱乐与休闲度假、商务办公、商业、公寓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区,并且是西南片区建设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备,设施最先进的多功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形成会聚世界信息的枢纽。
山水会展
特有的贵州山水兼得灵气与气势,规划中最大程度尊重原有山地地形,布置多种水景景观,延续着贵州山好水好的奇妙景观,同时喻示着发展性和贵州人民与世界的和谐相容。
原乡国际
规划创新地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保留、解析与转译,并应用到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引领“国际化水准,地域化文化精神”的先进的、
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设计方法。萃取贵州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国际现代时尚与先进元素。
规划结构
一心
整个项目组织的核心是会展中心。从功能组织上,会展中心是整个项目中设计人流物流最多、专业特殊性最强、运营最复杂、对外吸引力最强的子项,其他各功能都与会展发生联系。从空间组织上,会展中心占地最大,并且形成本地块主要城市意向,塑造地块特征。其他各种空间围绕会展中心展开布局。
两轴
以会展中心为基础,延伸两条“十”字形轴线,成为区域功能联系和空间景观主要构架。南北轴线正对基地以北的城市道路,从基地北部项目主要功能和形象入口
迎宾广场开始,经过会展中心,至基地南部SOH0办公及公寓区域。结合今后城市发展,此轴线可继续向基地以南4—2地块居住功能延伸,使会展中心项目与一般城市开发更有机地联为一体;东西轴线东起长岭北路购物中心主入口,经由上穿平台过会展中心、风情商业街,与西区中心景观广场和观光综合楼相连,并继续向西延伸至观山公园。此轴线将城市日常活动、特殊事件与活动、以及城市休闲活动串联起来。
四片
项目用地共分A、B、C、D四个片区。
A区为会展区域,包含子项:a1集中商业,a2会展中心;
B区为迎宾广场区域,包含子项:b1地下商业,b2会展中心;
C区为会议酒店区域,包含子项:c1会议中心,c2观光综合楼,c3风情商业街,c4酒店;
D区为SOHO办公及公寓区域,包含子项:d1办公(A座),d2公寓(B、C座),d3公寓(D、E座)、d4公寓(F栋)、
酒店式公寓(G座)。
规划功能解析
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
计容建筑面积11.17万平方米,可提供8个7776—972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29770平方米的室外展场;可布置室内标准展位4113个,室外标准展位1562个。会展中心是贵阳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将成为贵阳的新地标。
会议中心
计容建筑面积约4.255万平方米,由一个3500人的大型会议厅、一个3500人的大型宴会厅、一个具有同声翻译功能的国际会议厅、多个小型会议室、商务洽谈室、贵宾室等组成,结合酒店、展览、商业等功能共同打造交流、学习、休闲、娱乐四位一体的功能区。
酒店
贵阳中天凯悦酒店占地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10.3万平方米,拥有800间客房。酒店分两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400间客房;二期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400间客房。酒店的地理位置处于现代巨型会展建筑到原乡风景自然土丘的传承,是从繁忙有序到幽静随意两种不同意境的过渡。用地规划上考虑尊重用地周边的地形,山丘和沟壑,同时考虑与整个会展区域建筑形态布局的协调。
观光综合楼
观光综合楼(201大厦)既可作为企业总部大楼,也可作为观光登高游览、商务谈判、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场所,计容建筑面积约2.67万平方米。建筑为点式塔楼,室外空间利用山地高差以及设置跌落式的大水景,形成景观式的建筑物。
商业
商业是项目融入市民生活的方式和标志。商业将激活和提升本项目的主体会展中心的人气,同时形成完整的城市界面,带动整个金阳新区的城市活力。本项目商业主要包括a1集中商业、b1地下商业,c3风情商业街、和D区会展创意S0H0商业街区。商业总建筑面积约31.07万平方米。a1集中商业为长岭北路主要沿街界面。内部中庭需要尽量利用天光,并与会展功能直接相连。b1地下商业利用迎宾路与长岭北路自然地形条件,形成景观与商业层层叠进、互相融合的效果,并结合水景设置,营造万泉之城氛围。
车行交通系统
规划设置24米市政道路,贯穿迎宾路至观山路,并在4.1地块南部连接长岭北路,综合组织货运、生活、商务通勤性机动交通。此市政路主要承担会展交通功能,在会展交通压力较大时可进行封闭管理,不作为通常城市交通疏解使用。
市政路以西设置内部道路串联C区。此道路与规划市政路会展段相联接,并在北端设紧急消防出入口通向迎宾路。会展中心以南设置内部道路,主要服务D区,并在东端设货运疏散出入口通向长岭北路。 独立组织会展、会议、酒店、商业等功能货运交通流线,将货运交通布置于主体功能空间背侧,依托市政道路进行串联,减少客货干扰。
停车系统规划
规划共设置停车位4 7 7 7辆,其中:地面停车427辆,占总停车位8.9%;地下停车4350辆,占总停车位91.1%。
步行系统规则
公共步行系统由城市道路人行道、步行广场、商业街和公共步行通道组成。步行通道贯穿整个会展区,贯通东西,同时南北向的城市道路人行道和商业人行通道与周边城市道路相连,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通过人行道与周边地块形成良好的对接关系。
节能与生态
节能生态设计目标
本项目全面按照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理论实施,展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在建筑上的应用,用最少的资源建造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创造一个健康、适用的建筑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规划以生态设计为先导,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自然肌理的延续、视觉景观廊道突出、生态网络交织的四大原则。采用“先底后图”的规划设计理念,尊重地区生态资源基础、尊重当地生态人文观念,保留规划基地良好的现状生态景观环境,进行空间规划设计。充分运用生态技术,开发节能、绿色建筑,将生态文化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将生态设计主题充分表现。
节能生态设计定位
本项目地块包含多种建筑类型,必然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相互交流和连接,因此在整个地块的规划设计时需要融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提出节能减排的设计目标,如地块内部无污染交通工具的应用、建筑布局和高度对周边
建筑日照、通风、采光环境的影响、节能措施的应用、对自然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等。同时每个子项目要凸显项目特色,如国际展览中心对可再循环材料的利用和展示、观光综合楼对室内环境的创造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节能生态技术体系
为实现节能生态设计目标,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减少环境污染与智能化系统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主要的技术措施和技术目标如下:(1) 采用外窗、外墙、屋顶、空调系统、
照明系统、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设计,建筑节能6 O%以上;(2) 采用
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空调冷凝水收集利用系统、节水器具利用等,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3) 对外墙、外窗、楼板、设备和设备问等等隔声、吸声优化设计,使建筑室内声环境满足绿色建筑要求;(4) 进行室内环境控制(声、光、热、通风、视觉、室内污染物等),使室内环境国家规范要求和体现绿色理念;(5)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和高强材料、采用可循环和可再利用材料,实现节地和节材;(6) 采用水体保持、土方平衡、本土植物、生物多样性、复层绿化等一系列措施,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