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吕湖,位于湖北省
荆门市沙洋县沈集、高阳两镇交界地带,北至沈集镇黄坪村,南靠高阳镇贺集村、吕集村,西临高阳镇季桥村,东抵马良监狱农场。湖泊宽600~800米,长14.9千米,面积1.79平方千米,集水面积9.65平方千米。
形成演变
贺吕湖是个自然湖泊,也是汉江边上沉积性湖泊。1949年以前,洪水时与邓家湖、黄荡湖等连成一片,汉江水自由进出,带来大量泥沙;还有流域上游和贺吕湖上游地表径流洪水汇入,裹携大量冲积物淤积湖中,使湖泊淤塞,湖底抬高;再加上经年累月风浪拍打湖岸,湖岸泥沙崩塌入湖,加剧淤塞,使湖泊沿岸形成浅滩和许多沟沟坎坎。
1950~1983年,汉江在1950年、1953年、1954年、1960年、1964年、1983年六次分蓄洪,带着大量泥沙,随水涌入湖中,使湖泊湖底抬高,湖水面积缩小。1974年冬,贺集村、吕集村开发贺吕湖,组织劳力570人,历时2个月,围湖造田20公顷,建精养鱼池13.3 公顷,湖水尚存水面1.79平方千米。
2011年冬至2012年春,贺、吕等村组织机械、人力,加高、加宽原贺湖、吕湖尚不严格的低矮民堤,使分界堤坝顶面通行农用车辆。
位置境域
贺吕湖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沈集、高阳两镇交界地带,地跨东径112°29′43.8″,北纬30°49′55″,北至沈集镇黄坪村,南靠高阳镇贺集村、吕集村,西临高阳镇季桥村,东抵马良监狱农场。湖泊宽600~800米,长14.9千米,面积1.79平方千米,集水面积9.65平方千米。
水文特征
综述
贺吕湖对应的湖水容积为286.4万立方米。
水质
20世纪70年代,贺集村、吕集村对贺吕湖进行开发,围湖造田、围湖养鱼,使湖泊变成了稻田、鱼池。人们种植和养鱼投入大量的化肥、农药、鱼药,使水质发生变化,I类水质变成为III类、甚至V类水质,人畜不能饮用。
水位
贺吕湖正常水位37.96米,历史最高洪水位40.51米(1997年6月),历史最低水位36.5米(2011年5月)。
湖区水系
贺吕湖属汉江水系分、蓄洪性湖泊,洪水时与邓家湖、黄荡湖连成一片,低水位时,有马垱港连接贯通。
流域环境
地形地貌
贺吕湖地处荆山余脉尾端,是低丘岗岭过渡到汉江平原的边沿湖泊,也是汉江边上沉积型湖泊。湖泊的南部、西部是连绵起伏的低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气候
贺吕湖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气候带,呈现出春季温湿、夏季高温炎热、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气温低的气候特征。1951~1985年,湖区气候年平均气温15.8C,年极端最高气温40℃(1959年8月2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5.2℃(1977年1月30日)。全年日照(多年平均)时数1793.1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236小时(1959年),最少年日照时数1444小时(1982年),日平均日照4.9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66天,年最长无霜期292天(1968年),年最短无霜期243天(1979年)。
降雨量四季分明,一般春季降雨频繁,阴雨连绵,升温较慢;夏季温度高,雷阵雨频繁;秋季干燥凉爽,降雨较少;冬季寒风刺骨,变化无常。1951~1984年,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年最高降雨量1508毫米(1954年),最少降雨量660毫米(1960年),最大月降雨量388.8毫米(1980年8月),最大日降雨量284.2毫米(1997年6月6日,其中,14时~9时5小时内降雨240.2毫米)。
土壤
湖泊沿岸土壤成母质为第四季粘土,岸边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层,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和潴育型水稻土,以潴育型水稻土为主,是各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土壤,适合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等多种农作物种植。湖底淤积沉淀黑色淤泥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资源概况
植物资源
贺吕湖水生动植物丰富,水生植物是生活在水中维管束植物的总称,包括水生蕨类植物,水生被子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菹草、聚草、轮叶黑藻、茨藻、大茨藻、狐尾藻、杏菜、水花生、菱角、野莲、辣蓼、芦苇、菖蒲等近13种。浮游植物主要是硅藻门的小环藻、直链藻、针杆藻、脆杆藻、舟形藻和绿藻门的栅藻等。
动物资源
贺吕湖水生动物分为爬行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蛙类。爬行动物主要有中华鳖;甲壳动物主要有沼虾、米虾、中华绒鳌蟹、小龙虾;软体动物主要有湖螺、田螺、湖蛤、背瘤丽蚌等。蛙类主要是泽蛙。浮游动物数量大约为1850个/升,主要是原生动物、轮虫动物。底栖动物主要有水丝蚓、颤蚓、摇蚊幼虫、水蝇、蜉游虫、蜻蜓幼虫、湖螺、田螺、湖蛤、背瘤丽蚌等。
贺吕湖鱼类资源丰富,主要有:鲤、红鲤、鲫、银鲫、鲢、草鱼、青鱼、黄牯鱼、桂花鱼、花鳅、鲶鱼、黄鳝、罗非鱼、乌鳢、泥鳅、花鳅、刺鳅等。其中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鲤、鲫、鲢、鳙等。
贺吕湖湖区两栖类动物有中华大蟾蜍、泽蛙等,均为省重点保护动物。爬行类动物主要是乌龟、中华鳖、壁虎、游蛇等。
贺吕湖湖区范围内飞禽动物包括有白鹭、小天鹅、鸳鸯、斑头雁、野鸭等。另外,贺吕湖一带还有刺猬、华南兔、蝙蝠、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沼泽田鼠、黄鼬等小型兽类动物。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因贺、吕两集镇分别坐落在东西湖畔,故称贺吕湖。
相关传说
南江北海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许多渔民常年在“海”里捕鱼,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一个夏天傍晚,一吴姓和王姓年轻人驾着一条船在“海”上捕鱼。突然看见山坡下有一只雪白的母鸡,领着一群小白鸡正在“海”边喝水,于是两人将船划向岸边去捉,谁知快靠近时,这群白鸡不见了,一转眼又到了另一地方,捉来捉去,白鸡在山坡上的土地庙里消失了。由于天黑,两位小伙子无法返回,住进了土地庙。睡梦中菩萨报梦说:“小伙子,这儿是块宝地,你们就在这里安家吧。”这时两声霹雷将他们从梦中惊醒,走出庙门,朝南边一瞧, 所在的山坡变成了汪洋,朝北一看,海水将土地庙包围,成了“南江”“北海”。从此,两位小伙子便在这山坡上安营扎寨,建房开田,娶妻生子,养育后代。
到元朝末年,吴、王两家子孙分别在“南江”和“北海”的顶端筑起了两口大堰,南面的是吴姓所修叫吴大堰,北面是王姓所建叫王大堰。吴大堰里长年有水,四季清澈,而且始终是满堰;王大堰只有一半水,水质浑浊,哪怕往内注水,一夜之间,又是原样,这一情景一直未变。
社会生活
经济
20世纪80年代起,贺吕湖区改变农业生产走单一种植水稻、棉花的发展道路,实行农、渔、工、副兼顾,创办渔场、林场、酿酒厂,开办农副产品,尤其是渔业集贸市场等。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业、饮食业发展达200多家。
交通
贺吕湖区有连接荆门至潜江新口一级公路的官(桥)马(良)路,长8千米;中间有碎石机耕路2条:贺集村8组路长2公里;吕集村4组路长1.5千米,延伸到贺吕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