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福初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家
贺福初,1962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少将军衔,专业技术一级。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2年5月,贺福初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的一个贫苦之家。
1978年,作为湖南省高考的三科状元,被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录取,是复旦大学生命学科的第一届遗传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师从遗传学家谈家桢
1982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入伍,相继获生物化学硕士、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
1994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副院长,院长。
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1年,39岁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同年,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组织(Human Proteome Organization)启动,贺福初担任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负责人,成为中国领导此类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的第一人。
2003年10月,担任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主席,并开始牵头组建北京(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2004年,创立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200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
2014年,领导启动“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2015年,承建的国家基础科学设施——凤凰中心试运行。
2016年3月,担任中央军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2017年9月,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贺福初的研究成果包括:(1)发现一种能特异刺激肝细胞增殖和肝脏再生的新细胞因子即人肝细胞生成素(HPO),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cDNA序列,并率先研制出重组人HPO首次揭示了存在于原代肝细胞或肝癌细胞膜上的HPO高亲和力特异性受体及HPO两条信号转导通路。(2)开展规模化的人胎肝cDNA克隆与测序,建立了大规模、系统的基因表达谱,发现与肝脏发育、分化、癌变以及造血系统发育等相关的基因群。(3)提出生长因子的“发育相关进化”、细胞活性因子与受体的“协同进化”、mRNA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的“协调进化”、种系发生中的“分子减速进化”等规律性认识,并进行了部分实验验证。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贺福初院士领衔创建的蛋白质组学体系入选《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名单。
截至2019年6月,贺福初已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等国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
2002年,贺福初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了“973”重大研究项目《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人才培养
贺福初认为: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珠峰,首先要找到它,并要以它为起点,爬上去,再站起来,这就是登峰造极。科研也一样,首先要牢牢把握这个领域的珠穆朗玛峰,随时掌握领域的时代制高点;然后爬上去,努力掌握它的灵魂,站在它的制高点上。任何领域想要爬上珠峰并不容易,因为高处不胜寒。位置越高,氧气越稀薄,外在可以助你的东西也越少,越需要依靠你的体力,你的意志,你的灵魂去完成。芸芸众生,绝大多数人是爬不上珠峰的,更要冒着失败的危险。登上珠峰不易,想要站起来更难。那才是真正的新的珠峰。只有伟大的科学家,才能凭借巨人的肩膀取得新的建树,成就新的境界。
2006年,贺福初所领导(任实验室主任)的全军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2003年,贺福初被评为“全军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77年8月31日,贺福初上高中一年级时担任学生会主席,拟召集学生会干部讨论新学年的组织工作时,正好遇到全乡高考摸底考试,占用了会场,当时中学校长让他参加考试,他作为高一在校生代表,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结果数理化均考了全乡第一名,并考上武汉大学,但是他放弃了这次机会,继续中学学习。
1987年夏天,贺福初已办好全部出国手续,但妻子因妊娠反应严重而不能成行,想到一别便是数年,贺福初未经准假就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几天后,当他赶回单位,等待的却是不许出国和通报处分。
贺福初曾写下了《观苍海》《夜泊秦淮》《我的太阳》等多首题材丰富的诗歌习作,唱歌也是他爱好。
人物评价
贺福初是中国蛋白质组学的学科带头人,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做出了贡献,对重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评)
贺福初是一直活跃在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他治学严谨,十分注重对研究生的培养,积极改善研究室的科研条件,在青年学者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何梁何利基金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1:2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