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信评级机构是评价有价证券 (含股票、债券的优劣等级和有价证券发行者的还本付息能力) 的机构。这些专门机构对发行证券的企业所处的产业部门、企业本身的经济金融状况及证券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及担保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后,就各个因素逐个打分,予以加权,然后评定出各个等级。证券投资者则根据它们的评级酌情进行投资。在西方国家中,最负盛名的有: 美国的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公司、日本的债券评级研究所和日本投资者服务公司。这些公司评定出的证券等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证券发行者及证券本身的资信程度。所以,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各国有关当局都对不同级别的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市场上的活动范围作了一定的限制。在美国,不管是公开发行还是私下发行的证券,发行者都需要到资信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投资者据此了解证券发行者按期还本付息能力,权衡风险和收益,以做出收益率与安全性最佳配合的投资组合。从国际上看,能取得穆迪公司和标准一普尔公司最高级评级的证券发行者,一般都可以以较低利率在美国证券市场、国际证券市场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取得巨额资金。因此,这些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直接影响到证券发行者的筹资成本和获得资金的可能性。
资信评级又称“
信用评级”,是由专职机构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在
经济活动中的借贷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程度进行分析,并用专用符号作出评估报告的一种金融信息服务业务。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资信评级:一是
资信评级的根本目的是揭示受评对象
违约风险的大小,而不是其他类型的投资风险,如
利率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等。二是资信评级评价是
经济主体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特定债务或其他经济义务的能力和意愿,而不是企业的价值或经营业绩。三是
资信评级是独立的第三方资信评级机构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就各
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发表的一种专家意见。因此,
资信评级是衡量发债主体能否按时对各类所负债务如约还本付息的可能性或
预期损失的综合评估,是对债务偿还风险的综合评价。
资信评级主要在资本市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服务,不仅向投资者提供对信用风险的客观、独立的意见,有效地缓解了投资者与发行人之间信用
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资信评级结果还是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风险定价的主要依据。《证券法》第169条规定,
资信评级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必须经
中国证监会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审批管理办法由中国证监会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信用评级在增强企业信用意识、提高投资透明度、促使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使用者,
信用评级分别具有以下的功能和作用:
(1)对投资者而言,
信用评级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它可以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起到防范并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协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提高
证券发行效率的作用。其次,
信用评级可以降低投资者的
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由于投资者不可能获得发行人的全部信息,因此难以进行精确分析和选择,而
信用评级机构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拟发行的
债券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客观、公正和权威的评定,改变了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同时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搜寻成本。最后,
信用评级结果既是
债券定价、风险与报酬的评估参考,又是债券投资组合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参考,为债券交易决策及内部
信用评价作参考。
(2)对发债人而言,
信用评级首先可为其降低
融资成本。高等级的
信用可以帮助企业较方便地取得
金融机构的支持,得到投资者的信任,能够扩大融资规模,降低
融资成本。
信用评级是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企业确定
融资成本的依据,成为
债券的定价基础。
资信等级越高的证券,越容易得到投资者的信任,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出售;而资信等级低的证券,风险较大,只能以较高的利率发行。其次,
信用评级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可以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促使其为获得优良等级而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企业还可以通过同行业
信用状况的横向比较促进自身健康发展。最后,
信用评级为发债人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信用等级证明,有助于其拓展
融资渠道,稳定融资来源,并扩大其投资者基础,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信用形象。
(3)
信用评级是监管部门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
市场经济的发展,
信用评级在监管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如监管机构在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的监管中参考信用评级结果等。对监管部门而言,
信用评级一方面可协助监管部门加强
市场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政府监管部门采用评级结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
信息透明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也是其衡量资产素质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大量运用
信用评级结果还可以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中的直接干预,提高证券市场、金融市场及保险市场的效率、透明度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