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寿解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
医方大成》卷一引《简易》。具有熄风化痰,通络开窍之功效。主治风中心脾,舌强不语。症见恶风发热、牙关紧急、项背强急、四脉弦紧者。临床上常用于肾阳虚衰,痰浊上泛,堵塞窍道,以致舌强不能言者,宜用地黄饮子,非本方所宜。破伤风初起,风痰壅滞经络肢抽搐、痰涎涌盛、苔白腻。
歌诀
资寿解语用羌,专需竹沥佐生姜。防风桂附羚羊角,酸枣麻甘十味详。
组成
羚羊角、桂枝各一钱,羌活、甘草各七分五厘,防风、附子、酸枣仁、天麻各五分。
用法用量
清水煎,加竹沥五匙,姜汁一匙服。
功用
熄风化痰,通络开窍。
主治
风中心脾,舌强不语。
方义
本方用羚羊以沾肝熄邪热上蒸之眩晕,天麻、防风、羌活、桂枝以横解全身经络,附子、枣仁强心宁神,竹沥多用少加姜汁以化痰涎,甘草和缓中气,是有制之师,是病亦得缓解后之处方。
配伍特点
防风、羌活祛风於外,天麻、羚羊熄风於内,四味相伍,使内外之风邪各自解除;附子、桂枝、甘草温脾阳以化痰湿,竹沥、姜汁祛风痰以并诸窍,枣仁宁心安神,与生姜汁配伍,可助其开窍解语之力。
运用
诊断要点:恶风发热、牙关紧急、项背强急、四脉弦紧者。
临床上常用于肾阳虚衰,痰浊上泛,堵塞窍道,以致舌强不能言者,宜用地黄饮子,非本方所宜。破伤风初起,风痰壅滞经络肢抽搐、痰涎涌盛、苔白腻。
加减化裁
肾虚中风的舌强不语,可用本方去羌活、防风加熟地、何首乌、甘菊花、天门冬等滋肾阴而平内风,石菖蒲开心窍,火麻仁润肠滋阴。
附方
名称:地黄饮子
组成:干地黄、石斛、麦冬、白茯苓、巴戟肉、山茱萸、远志、肉苁蓉、肉桂、炮附子、石菖蒲、薄荷、生姜、大枣各等分
主治:脊髓痨、脊髓炎、腰肌劳损
出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功用:肾虚痰阻,舌强不语,下肢瘫痪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资寿解语汤与地黄饮子二方,临床都应用于中风后遗症,舌强不语和下肢瘫痪二证,但前者偏于脾虚,后者偏于肾虚。
重要文献摘要
《冉氏中风方论》:“喻嘉言,愚按,此方祛风豁痰,补虚通络,骤观似由上地黄饮子蜕化,细察实由广济张文仲疗诸风二方蜕化,盖地黄饮子重在补,此方无补药,惟方注治肾虚不荣舌本,去羌活,加枸杞、首乌、熟地、菊花、黑芝麻、天门冬,乃将补药加入,地黄饮子不去风,此方去风,地黄饮子不豁痰,此方豁痰。广济文仲方同防风、羌活,与此方同;用竹沥姜汁,与此方同;用附子、肉桂,亦与此方同,故曰系从二方蜕化也,惟用羚角、枣仁、天麻,为喻氏精心处,天麻虽与羌防类似,同为风药,实为补益上品,可协诸药半补半疏,老年虚证为宜,羚羊不仅清经络之火热,且开经隧之痹阻,枣仁既安心脏,而勿使孤亢,又柔和神经,而不使强直,此三药柔和而不刚燥,轻灵而不腻滞。喻氏条文有中风脾暖等语,故后之注家,谓地黄饮子主治在肾,此方主治在脾,其实此方共十药,何尝有一药治脾,方治组合,药效推阐,亦无一义治脾。”
各家论述
刘河间:风非白外来,良由心火暴甚,肾水里虚所致。(《金匮要略》)
李东垣:本气白病。(《金匮要略》)
朱丹溪: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金匮要略》)
陈修园:此与前方相仿,但表药较多,外症重者相宜。方中羚羊角一味甚妙。(《陈修圆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