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亭
南京市秦淮区景点
赏心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广场西侧外,是一处历史名胜,宋代的金陵胜迹,历代文人均有登临怀古。赏心亭始建于宋代,由丁谓所建,曾是南京水西门内一处名胜,曾数毁数建。陆游和辛弃疾等古代文学大家都曾登临览胜,赋诗填词。
历史沿革
赏心亭,旧时“为金陵第一胜概”。据南宋《景定建康志》云:“赏心亭在(南京城西)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历代诗人词家吟咏者不计其数。但至元末明初此亭遗迹荡然无存,令人惋惜。
清代上元(今南京)人马功仪在《八声甘州》题序中说:“赏心亭怀古。亭为徐常寺(侍)所建,中悬(袁安)卧雪图。”
另一说是南宋张敦颐在《六朝事迹编类》中云:“赏心亭,丁晋公谓所建也。”考丁谓在太宗时进士,真宗景德时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天禧三年(1019)为参知政事,次年挤寇准去位,升为宰相,封晋国公,独揽朝政。乾兴元年(1022),仁宗即位后,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后授秘书监,死于光州。然南宋周应合纂《景定建康志》引“《湘山野录》《苕溪渔隐》及《金陵事迹》皆云:‘丁晋公镇金陵,重建赏心亭’。”
《景定建康志》还提及:“景定庚申(1260)四月二十一日,龙王庙灾,风盛焰炽,其东正接大军广济诸仓,积贮之命也,而风焰向之。马公光祖至仓所,叩头祈天,风反而西,仓廪得全。旧赏心亭在龙王庙西,正当风反之处,不免煨烬。公曰:‘仓毁则食难足,亭毁易建也。’亟命工度材,重建斯亭,不日而成,视旧观雄伟过之,为金陵第一胜概。”
赏心亭先后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至民国时已损毁殆尽。2006年起,南京市在水西门外、秦淮河畔、西水关头重建赏心亭,这不由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开始在水西门西广场进行围挡,重建赏心亭和另一历史名胜孙楚酒楼。对赏心亭的复原,主要依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古籍中对赏心亭的描述,并参照《营造法式》等宋代建筑书籍和现存宋代建筑的建造手法,是古典建筑技法和现代建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
亭内装饰
张敦颐在《六朝事迹编类》中云:“公(指丁谓)以家藏《袁安卧雪图》张于(赏心亭)其屏,乃唐周昉笔,经十四太守无敢觊觎者,后为一太守以凡笔画芦雁易之。”考周昉,唐画家,字景云,又字仲朗,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出身显贵,官宣州长史。袁安,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邵公。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据《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句注引《汝南先贤传》云:“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也。”周昉的《卧雪图》即据此故事而绘制。
然《景定建康志》据祝穆编《方舆胜览》引《续志》云:“丁始典金陵,陛辞之日,真宗出八幅袁安《卧雪图》付丁谓,曰:‘卿到金陵,可选绝景处张此图。’谓遂张于赏心亭。”“按:《乾道旧志》及《湘山野录》《苕溪集》《金陵记》《王密学诗序》,皆言赏心亭《卧雪图》出于晋公家藏,不言御赐。唯晋公(此”晋公“非丁谓,而是指山西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以此图为真宗所赐”。“考之宋朝《史传会要纪闻》等书,皆无赐图之事,而仅见于晋公所作《图画志》中。或谓晋公(指丁谓)既张此图,虑为好事者取去,故设为御赐之说以保之,而卒不能保胜览,殆为《图画志》所误也,未详孰是,姑两存之。”因此,赏心亭张挂之《卧雪图》,究出自真宗御赐,抑或丁谓家藏,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鉴于周昉的《袁安卧雪图》“为一太守以凡笔画芦雁易之”,不见流传于世。但唐代另一画家、著名诗人王维也曾绘有《袁安卧雪》图存世。后来这一典故作为绘画的传统题材,被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都画过。
很多人认为,无论那张卧雪图是否真的是宋真宗御赐,它被丁谓张之于赏心亭之后,使得当年赏心亭声名大噪。
名家争吟
数百年前,赏心亭曾引来众多诗人词家前来观瞻并为之吟咏。
苏轼(1037—1101)于元丰年间自黄州移汝州过金陵时,作有《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都》,中云:“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可知,当日的赏心亭乃是一座著名的宴客和送别之所。
范成大(1126—1193)帅金陵时,曾作有《重九独登赏心亭》《赏心亭再题》。后一首云:“天险东南重,兵雄百二尊。拂云千雉绕,截水万崖奔。赤日吴波动,苍烟楚树昏。向无形胜地,何以控乾坤。”
张孝祥(1132—1170)在去建康留守后,作有《水调歌头·桂林中秋》,中云:“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此词写中秋桂林赏月,更难忘今夕建康(今南京)赏心亭赏月之游,抚今追昔。
陆游(1125—1210)于淳熙五年(1178)由川陕东下,路过建康,有感于他当年请求经营建康为国都的主张未能实现,痛心不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登赏心亭》:“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对赏心亭最具情怀的当属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1140—1207)。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被南宋政府派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建康是南宋长江下游的重要战略据点,在这里既有行宫留守,又有军马钱粮总领所。当辛弃疾到建康就任时,行宫留守是史正志,军马钱粮总领是叶衡。他们在当时都算是很显赫的人物。此外,这时在建康任江东路的监司等职的,还有赵彦瑞、韩元吉、严焕和丘密等人,也都是很有才名的。
负荷一路军民财赋重任的大官僚既都聚集在建康,一个做通判的人物便显得微不足道。在商洽一路军政大计时,不论是“官守”或“言责”来说,全都没有他的份儿。因此,这个闲散职务所实际安排在辛弃疾身上的,便只是参与大官们的游从宴会,酬答唱和,以及诸如此类的帮闲工作。然而这给了辛弃疾一个很好的抒发其诗词创作才能的机会,也确定了他长短句的写作方向。当时他从游蒋(钟)山,过青溪,访桃叶渡,登赏心亭,并且一腔忠愤,都寄于词。他在《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留守史致道》中吟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此词叹国势江河日下,吊古伤今,爱国之情言于溢表。
辛弃疾在建康通判任上不到3年,改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再度来到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为留守叶衡雅重。其时他再登赏心亭,并作有《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发出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之慨。从而又引发后来登赏心亭者如刘克庄的共鸣:“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诗歌文化
赏心亭是宋朝人丁谓所建,曾是南京水西门内一处名胜。历史上该亭数毁数建,其址也不在一处,但都在水西门内。南京市秦淮区地志办人士介绍,此亭最后一次毁败在清朝,其后未再重建。陆游、辛弃疾等都曾登临览胜,赋诗填词,其中辛弃疾三登赏心亭,并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宋·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书画》:“ 祥符中,丁晋公出典金陵,真宗以《袁安卧雪图》赐之,真古妙手,或言周昉笔,亦莫可辨。至金陵,择城之西南隅旷绝之地,建赏心亭 ,中设巨屏,置图其上,遂为金陵奇观。”
宋·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 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
明·刘基 《渔父词》之二:“白鹭洲边好月明, 赏心亭下暮潮平。”
参考资料
赏心亭话旧.南京日报网.2014\u5e7401\u670808\u65e5
赏心亭.百度地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5 09: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