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亭再题》是南宋诗人
范成大在赴金陵参加漕试途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前六句写了建康地理形势的险要:首联总写建康之险,颔颈两联由近及远具体写建康的形胜和地控南北的重要地位;尾联在无奈与感慨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这首诗以景抒情,写景壮阔,抒情深沉。
作品原文
赏心亭再题①
天险东南重,兵雄百二②尊。
拂云千雉③绕,截水万崖奔。
赤日吴④波动,苍烟楚⑤树昏。
向⑥无形胜地,何以控乾坤⑦?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赏心亭:位于建康西下水门城上,为北宋丁谓所建。因前此有《重九独登赏心亭》诗,故称“再题”。
②百二:典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意思有两解,一是说秦兵以二敌百,二是说秦地险要,以一当二。该诗取前意,以兵之勇对地之险。
③雉:雉堞,城上的矮墙,掩护人体所用,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④吴:泛指长江下游一带,即指南宋国土。
⑤楚:通常指今湖南湖北一带,或江西地区,这里泛指淮水以北中原地区,时为金人占领。
⑥向:假若,如果。
⑦乾坤:象征天地、阴阳等,这里指国家。
白话译文
建康本是东南的第一天险,雄师二万足抵挡敌兵百万。
千雉环绕的石城高拂云天,万崖奔驰的钟山阻截江水。
红日映照的吴波流光溢彩,暮烟笼罩下楚树一派昏暗。
如果不占据此等险要形胜,怎能能够掌握住万里江山。
创作背景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范成大由家乡苏州赴金陵(即建康,今江苏南京)参加漕试,途中作此诗。
这首诗涉及到南渡初年的择都之争。宋高宗赵构开始南渡时,有识之士都以为应该定都建康,建康的地理形势险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六朝以来,江南的偏安之国,国都都建在这里。但高宗赵构贪图安逸,终于定都临安。作者在诗中对舍弃建康,定都临安表达了不满和讽刺之意。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诗人登临眺望,咏建康有感,首联总起,颔联,颈联分写,主旨在结尾两句。
“天险东南重,兵雄百二尊”,首联写建康依靠长江天险乃是东南天然屏障,自古为东南重镇、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拂云千雉绕,截水万崖奔”,颔联写石城与钟山,继续描述金陵城池之庞大,地势之险要。“拂云”指城墙之高,“千雉”指城墙之长;加上众水奔腾,环绕城下。因此,南京城可谓易守难攻,成为南宋半壁江山的天然屏障。
“赤日吴波动,苍烟楚树昏”,作者站在高亭之上,极日远望,吴、楚大地尽收眼底,更显得南京城之雄伟、景之壮阔。这一联说明了建康的地理形势:扼南北之要冲。“吴”、“楚”分别泛指南宋、北金的疆域,言金陵乃南北之关锁要冲。可是,作者笔锋一转, “向无形胜地,何以控乾坤?”
尾联遥应篇首作结,也是一篇的主旨所在,指出据金陵可得攻守兼备、守边固土、收复失地、振奋人心之便,唯据金陵始能控制天下。但赵构却定都临安,为此,诗人多有感愤,屡见吟咏。如陆游《登赏心亭》:“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感事》:“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显然,范成大也有相同的感叹。站在赏心亭上眺望远方,作者思绪万千,为国土不能收复而忧虑,为帝王的贪图安逸而愤慨。
范成大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人物。《赏心亭再题》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南宋朝廷不肯积极备战,只想依靠长江天险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作者欲抑先扬,极力描写南京地理形势之险要,但是,最后那轻轻一问,却凸显了统治者无心收复失地因此不肯积极备战的苟安心理。讽刺深刻,批判有力。
名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陶文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宋诗卷》:这首诗概括地描绘了金陵城的险要地势,对赵构集团不在这里建都表示不满。与陆游诗“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登赏心亭》)意旨相同。此诗写景雄浑悲壮,结尾点出作意,以诘问语出之,含蓄而有力。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
陆游、
杨万里、
尤袤齐名,称“
中兴四大家”或“
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
石湖居士诗集》《
石湖词》《
桂海虞衡志》《
吴船录》《
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