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观集中诗文,力矫晚明浮靡轻佻之风,多悲时感事之作,苍凉感慨,沉郁顿挫,是具有一定时代气息的。周亮工交游半天下,从集中可探索当时许多知名人士的踪迹。明末清初的某些史事,如农民起义军的声势、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江南兵败之余民间的流离疾苦等等,集中也都从作者自己的封建地主官僚阶级立场出发,有所反映。这些,文学和历史研究工作者是不乏可以从中取资的。
集中收录的诗,如
钱谦益在《赖古堂诗集序》里说的那样,是“笔力苍老、感激、悲壮”,所谓“情深而文明,言近而旨远,包涵雅故,荡涤尘俗,卓然以古人为指归而不复堕入于昔人之兔径与近世之鼠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古人的真诗的精神就是“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诗归序》),因此他对诗歌的创作和评论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诗清物也。其体好逸,劳则否;其地喜净,秽则否;其境取幽,杂则否;其味宜淡,浓则否;其游止贵旷,拘则否。”(《简远堂近诗序》),这样他的诗歌创作之路越走越窄,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我辈文字到极无烟火之处,便是机锋。”(《答同年严孔昭书》)
周亮工,字元亮,一字诚斋,又字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开封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生于金陵,举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初任
潍县知县,行取浙江道试御史,明亡,避居南京,清师下江南,迎降,历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布政使、户部右侍郎等职。
亮工入清后,官位虽显,然数有起踬,饱经宦海风霜,康熙十一年(1672年)逝世,终年六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