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琏(1900-1983),字真吾、景瑚,笔名觉仙,福建永定人。1923年毕业于
美国伊利诺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后入
康奈尔大学研究院,获工科硕士学位。1932至1949年间,历任南京政府秘书长、财政局长、
连云港市市长、西北工学院院长、国立西北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国民政府中央海外部副部长等职。后赴美创办《华美通讯社》、《华美日报》,1953年入联合国秘书处任中文组主任。1978年返回台湾定居,1983年8月13日病逝,享年84岁。
人物生平
赖琏,福建永安人,字真吾、景瑚,笔名觉仙。因其父在湖南经营福建水烟且在长沙市中心青石桥开设了赖德隆商号,遂定居湖南。1900年,景瑚出生于长沙。父亲特别重视对他的教育,在他不满5岁时就专为他聘请老师进行启蒙教育。
1911年,他就读于由福建会馆所设的全闽小学,不久转入湖南第二公校,亦即后来的湖南中学。
1915年考入雅礼大学预科,4年后从该校毕业。而此时由于欧美香烟入侵,家中生意一落千丈,家道中落。父亲反对他出国留学,幸好他的叔叔敬泉极力劝说才得到应允。
1919年7月赖琏赴美国伊利诺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
1921年的暑假,他在芝加哥一个中国餐馆打工,一位姓谭的台山籍厨师送与他一本名为《三民主义》的小册子,高度称赞了孙中山,他说:“救国是大家的事,不能让中山先生一人在那里奋斗,你们留学生加入了国民党,我们革命才有成功的希望。”景瑚大为感动,暑假结束后回伊大,潜心研究主义,后来程天放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来美插入伊大四年级,两人畅谈国事,顾有相见恨晚之意。并且相约向旧金山国民党总支部申请加入国民党,不久得到复函说,留学生自动申请入党,是很少有的事,他们特别欢迎。于是在1922年,赖琏加入了国民党。
1923年,程天放从伊大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继续深造,同时奉命接替即将回国的黄季陆主持《醒华日报》,于是邀赖琏每周写社论一篇。
1924年,赖琏从伊大毕业,到密西根州底特律福特汽车公司研究汽车制造及工业管理,工作将近一年时,程天放来到美国,告诉赖琏由于自己身体欠佳又赶上写博士论文,无暇应付,遂邀请赖琏赴加拿大主持《醒华日报》,赖琏于是辞去工程师的优厚职位,承接《醒华日报》,同时在多伦多大学选修政治经济。次年,他将报社工作移交给伊大同学孟广照,自己回到美国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修工科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一个中型城市的电厂设计》,同时为《少年中国晨报》撰写社论。
1926年硕士毕业后,他进入爱迪生电力公司任初级工程人员。工作不久,听说国民革命军北伐,马上致电给蒋介石,表明愿在工程及科学方面尽力,但石沉大海,未得答复,于是启程回国。到达上海后,经人介绍认识了石瑛,此时石瑛正将赴广州接掌石井兵工厂,赖琏与其同行。到广州后,中国共产党反对石瑛就职,赖琏无所依靠,后来遇到在美国结识的李姓同学,由他介绍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任干事。
1927年11月,张发奎、黄琪翔会师,占领广州,下令通缉赖琏,他便从香港转到上海避难,这时石瑛已任高昌庙兵工厂厂长,他让赖琏任工程师并协助管理全厂行政事宜。
1928年,国民党中央派张群接管高昌庙兵工厂,这时总司令部成立军团,程天放任政治部主任教官,他让赖琏担任上校教官兼组织科长,主要任务是组织学员党部。未满一年即宣告结束,经陈立夫介绍任总司令部所支持的《京报》总编辑,每天撰写社论,但由于赖琏言辞犀利,多次批评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致使总司令处境困难,最后以“《中央日报》不日迁京出版,《京报》已无继续发行之必要”下令《京报》停刊。此时赖琏已任中央大学工学院教授,教授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并在政治学校任三民主义课程,经老朋友程崇基推荐为考试院考选委员会专门委员。1930年,《中央日报》改组,由宣传部长刘芦隐及常委胡汉民推荐,赖琏任《中央日报》总编辑。发生“汤山事件”、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等事件时,他都坐镇报馆,准时出报。《淞沪协定》签字时,赖琏已感精疲力竭,于是向代理宣传部长邵元冲辞职,由程沧波接任。但此时他对选举一事颇感兴趣,并当选为南京市党部委员兼市宣传部长。1931年参加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竞选中央执行委员时失败。
1932年3月,石瑛当选为南京市长,让赖琏任秘书长。第二年石瑛辞职,赖琏与其共进退。这时江苏省主席陈果夫重视他的市政经验及工程专业知识,邀他筹建连云市工作,一年后完成了设计与测量工作。他迅速开展了筹备组的各项工作,首先罗织一批市政工程的专家作为筹备组的负责人。如工务组主任严宏桂,曾经留学美国,专攻土木及水利工程,且分别担任过青岛和南京的工务局长。筹备组在最初的一两个月,就在民政上创制了重要的法规,在军警上训练了警卫队,在政务上建立了预算系统和会计制度,在城市规划上预计一年的土地测量工作,不到六个月即告竣。经过艰苦的工作,赖琏为连云市规划出一个东方大都市的蓝图:“临洪河口以南,烧香河口以北,东沿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都列入了规划范围,规划以老窑一带为港务区,墟沟为住宅风景区,大浦为工业区,黄九堰一带为市政中心和商业区。但这时日军已加速了侵华的步伐,此事便不了了之。在同年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赖琏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中枢紧急会议决定派赖琏携无线电台到洛阳设办事处,就近搜集西安情报。此时他正准备回湖南办理父亲的丧事,可叶楚伧、陈果夫责令他要以大事为重,他只好奔赴洛阳。此事平息之后,赖琏辞职。
1939年3月,由北洋、平大、东北、焦作4校组成的西北工学院学潮迭起,院长李书田到重庆请求支援,国民党教育部请赖琏前往调解,经过多方努力,平息了风波,赖琏因此被任命为代理院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40年,西南联大发生学潮,未征求赖琏同意,教育部就任命他兼任西北联大校长。躲避不成,赖于本年5月5日正式就职。于1942年10月31日又兼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然而他去意已决,终在1944年辞职回重庆。10月,就任教育部常务次长一职。第二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7月,调任中央海外部副部长。
已是不惑之年的赖琏与余井塘发起革新运动,声称要彻底革新党政、财经,要认真施行民主,肃清贪污等等。这事很快就传到蒋介石耳中。1946年夏,他们两人被蒋电召到庐山,遭到蒋的指责。1948年,赖琏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立法委员,在立法院第一次集会上慷慨陈词,历数翁文灏的种种不当,指责他不配任行政院长,此事险些酿成政治风波,经过陈布雷从中奔走协调,派赖琏出国进修一年,遂于是年的5月赴美。
1949年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赖琏等人还积极反共。他们创办华美通讯社,刊行《华美日报》发表反共言论。他为了维持在美的生计,曾在新泽西州乔经柯特大学任教3年。1953年,在他54岁时,经考试进联合国秘书处任中文组主任。在此任职期间,他仍为国内外报刊撰稿,后被编为《游踪心影》、《烟云思往录》两书。1967年,赖琏从联合国退休后,应台北《中国时报》的邀请,开始为其撰写有关国际问题的专栏,共达10余年,后来由该报辑印成《国际问题论文》共10册。1976年3月,出版《还乡梦的幻灭》。1979年,因为目力日衰,始告搁笔。
赖琏在1978年返台定居,被聘为台湾当局政策顾问。在此之前他已身患摄护腺癌,病情日趋严重,终于1983年8月13日晨8时病逝于“空军总医院”,终年84岁。
主要作品
曾撰有《一个最愉快的会议》、《教学与卫道》、《悼念石蘅青先生》等文,赴台后出版《还乡梦的幻灭》、《游踪心影》、《烟云思往录——赖景瑚回忆》、《国际问题论文》(共10册)等书。
史料记载
国民政府行政院关于赖琏的任命
令知 国府明令任命赖琏为国立西北大学校长。
令教育部准国民政府文官处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渝文字第五四三五号公函开:
“准铨叙部三十一年十月十四日简字第三〇号通知书,为拟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赖琏业经审查合格,实授核叙 简任一级俸六百八十元,请转陈任命等由,当经转陈奉国民政府十月二十一日明令开:‘任命赖琏为国立西北大学校长。此令’等因在案,除由府公布及填发任状外,相应录案函达查照并转饬知照。”等由,准此,合行令仰知照,此令。
院长 蒋中正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发
相关研究
陈钊:《教学与卫道:赖琏与西北工学院、西北大学的治理》,《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