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徐州稷》是南朝梁文学家
范云创作的一首
五言诗。这首诗前八句写朋友来访未遇,以对自己落职后贫贱生活和稚子所见来客车骑盛况的夸张叙写,两相对照,烘托朋友不弃落难旧交的深情厚谊。中八句写得知朋友来访未遇的心情。诗人既信又疑,以当时世态炎凉人情势利衬托对方不以贵弃友的古道热肠,和自己未能效“范张鸡黍”款待友人的无比遗憾。后四句写对朋友的深情感念和赠答。全诗运用夸张和对比相结合的手法,盛赞
张稷恪守友道珍惜旧友的情谊;又采用以诗代书的写法,娓娓道来,口吻亲切,新颖别致。
作品原文
赠张徐州稷1
田家樵采去2,薄暮方来归。
还闻稚子说3:“有客款柴扉4。
傧从皆珠玳5,裘马悉轻肥6。
轩盖照墟落7,传瑞生光辉8。”
疑是徐方牧9,既是复疑非。
思旧昔言有10,此道今已微11。
物情弃疵贱12,何独顾衡闱13?
恨不具鸡黍14,得与故人挥15。
怀情徒草草16,泪下空霏霏17。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1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种田的人出去打柴,直到傍晚才回家门。
回来听到孩子们说,有客人来叩咱柴门。
随从的人珠光宝气,个个骑马穿着华贵。
车盖鲜丽光照一村,符信精美闪闪生辉。
我觉得是徐州牧您,既肯定又不敢相信。
顾念旧情从前曾有,如今此道早已衰微。
世情莫不鄙弃卑贱,您为何还光顾衡门?
遗憾未能杀鸡作黍,得与好友开怀畅饮。
空怀感念恨难骤见,热泪滚滚沾湿衣襟。
拜托大雁捎封书信,为我快快飞到西北。
清晨我进山去采樵,黄昏时我挑柴薪回到家。
放下担听小儿子详细述说:今天有客人叩我家门。
随从人佩珠玑还有玳瑁,穿轻裘乘肥马奔驰如云。
华车盖极辉煌照亮村落,捧符节执瑞信光耀行人。
我猜想来客是徐州太守,先肯定后怀疑没有这种可能。
拜访老朋友固然是传统风气,此美德今天已荡然无存。
目前的世情是爱富嫌贫,为什么车骑来对我访问?
恨未能烹肥鸡蒸熟小米,茅屋中与故人畅叙衷情。
满胸怀聚深情忧思不已,洒泪珠密如雨沾湿衣襟。
把书信交与那云间鸿雁,请为我向西北迅速飞行。
创作背景
范云于南朝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任广州刺史,因事下狱,后免官闲居于京郊。张稷于永元二年(500年)七月出任北徐州刺史,临行前,身为徐州刺史的张稷不弃旧友,登门拜望范云,虽未遏面,但令范云非常感激,故写此诗酬赠。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前八句写张稷来访。“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这两句所写未必都是实情,作者这样写是表示落职之后地位的卑下、生活的艰辛,以反衬张徐州来访情谊的珍贵。下面转述孩子的告语。“有客款柴扉”,这客就是张稷。孩子的话是说客人的排场,但不直指客人,而是先讲客人的随从穿戴、乘骑是如何豪华,后讲客人的车盖、符信如何辉煌、炫目,那么客人如何就不言而喻了。“轩盖照墟落”,还有惊动村民的意思,“传瑞生光辉”,也见出村民的羡叹。孩子这样说,符合作者的观感,逼肖其口吻;作者这样写,也避免了面谀,用笔显得委婉。这样铺写朋友车骑盛况,更见得此访非同寻常。
中间八句写闻朋友来访的心情。“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作者一听说就怀疑是张徐州,转而又觉得好像不是。怀疑是,见出对张稷的信赖,朝中往日友朋当非仅此一人,而在作者看来他是最可相信的。怀疑非,乃炎凉世态造成,下面写到:“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作者说:这种情谊以前听说有,现在差不多看不到了。古语说:“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朋友间因地位变化而冷淡的太多了,因此作者怀疑身为徐州刺史的朋友会来看望他。“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作者说:世态皆是这样,而张稷为何还要来看望我这丢官的人呢?上面展示的这些矛盾心情,说明作者受世态刺激太深了,作者越怀疑越说明世风的浇薄;同时作者这样写,实际上也是有意对照两种交态,以赞扬朋友的高谊。作者这样“是耶非耶”地用笔,实在高妙。“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引用范张鸡黍典故。下一句是省略句,“挥”的对象为酒,用
陶渊明《还旧居》“一觞聊可挥”。这两句说:遗憾的是未能杀鸡作黍、与朋友把酒欢会。朋友来访他未遇到,感到十分遗憾。这里用典很巧,姓氏正同。把自己与张稷的交谊比作范式、张劭,这是对朋友的赞美,对二人间情意的自重、自珍。
最后四句写对朋友的思念,落实到题目上的“赠”字。“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这两句说自己对友人非常想念,但又不能相见,故曰“徒”、“空”。“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徐州在京都的西北方向。这两句说:请天上的大雁为我捎封信给张徐州吧。托雁传书,嘱飞西北,见出情意的殷切,从这两句告语中,分明见有翘首西北的诗人在。这里“寄书”的书,其实就是这首诗。
这是一首赠诗。赠诗一般的写法是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意,表达对对方的祝愿等意思。而这首诗的写法主要写对方的来访,通过对方不寻常的来访见出深情厚谊,然后以对深情厚谊的感激还报对方,可以说这是以其人之情还报其人。这首诗多叙事,情事写得很具体、生动,告诉友人来访时何以未遇、稚子如何转告、听到这情况时自己的心情,像是絮话一般。这又是书信的写法了,可以说是以诗代书。这两种写法在作者的时代还是少见的,很是新鲜别致。
名家点评
清代
陈祚明:命旨古雅,造章警快,但多弱句,如“还闻稚子说”、“既是复疑非”、“得与故人挥”之类,汉、魏人安得有此等句法。(《采菽堂古诗选》)
清代
邵长蘅:字字流转,质而不野,自成一格。(《文选集评》)
清代诗人方伯海:洗尽铅华,从性真中一滚流出,惊喜直到二十分。(《文选集评》)
清代
何焯:“疑是徐方牧”八句:流风回雪。记室固最得其如此。又云:”恨不具鸡黍”:恰是范、张当家事。(《义门读书记》)
清代
沈德潜:“既是疑非,跌宕有神。”(《古诗源》)
清代诗人张玉毂:前八,述张来不遇,借稚子口中,将宾从车骑之盛,极力铺张,先立一与山家不称之案。中六,以“疑是”点清徐州,随以“疑非”,跌出势利之交,举世皆是,张之见过,古道独存。后六,以己不及款留,寄书致慨作结,仍绝无软媚语,故佳。(《古诗赏析》)
作者简介
范云(451-503)南朝文学家。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少好学,善属文,下笔即成。仕宋,为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齐时,入竟陵王萧子良幕府,为“西邸八友”之一。迁尚书殿中郎,曾出使北魏。又任零陵内史、散骑侍郎、始兴内史、广州刺史,坐事下狱,获赦免。后起为国子博士,
萧衍执政,范云入其幕府,与
沈约同心辅佐之。梁立,官吏部尚书,封霄城县侯,领太子中庶子,迁尚书右仆射。卒赠侍中卫将军。事迹具《梁书》卷一三及《南史》卷五七本传。有集三十卷,已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四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