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约39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山长谷,山高水险,人迹罕至。史籍称为“
瘴疠之乡”、“瘟疫之地”,几乎没有人居住。
唐和五代以后,因战乱、灾祸、饥馑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大批
客家人南迁,进入这片原始森林,才使这片土地繁荣起来,才大体有了与中原
汉人相当的文化与文明。但是,汉代和汉代以前,这里生活着文化和文明较低下的原住民——百越人。从大量的古遗址可以发现,这些百越人已能打造和使用工具,能制陶,能进行农耕。他们与后来的
客家人和睦相处,融入了客家人的文化和文明中,一起发展,一起走向了现代。但在
赣南的高山峻岭、深山老林里,也生活着一种我们至今也没有认识清楚到底是人是鬼还是神的神秘的、另类的,我们暂且称之为“人”的动物收稿日期2006—06—12 ——“赣巨人”。从大量的典籍里面,我们可以找到他们的踪迹。从浩如烟海的方志典籍中,找到了5 条关于“赣巨人”的记载。1.上洛山有赣巨人《山海经》云:
......
有关赣巨人的最早记载,始于战国时期的 《
山海经·海内经》。书中记载:“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
反踵”。晋朝时
郭璞在为 《山海经》做注时,对赣巨人的活动地点进行了确切的记录:今交州
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披发、好笑,雌者能做汁,洒中人即病,
土俗呼为山都。
南康今有赣水,因有此人,因以名水。自晋朝以来,赣南就设立了行政区划,称
南康郡,隋代改称虔州、南宋改为赣州,治所赣县 (今赣州市)。然而,赣巨人说有学者提出质疑:一是 《山海经》虽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却是魏晋以后增补进去的,特别是有关长江以南的记载,后世增补的情况较为突出。二是战国时期的典籍多由中原士人编撰,因受交通等自然现状的阻隔,对长江以南的地理情况
不甚了了,直到秦始皇统一岭南,中原汉人才陆续迁徙赣南,成为
客家人。需要指出的是,后来陆续迁徙至赣县的中源汉人,又相继沿袭了赣巨人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