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村
浙江省象山县丹东街道赤坎村
赤坎村位于象山县的丹东街道境内,地处“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之称的松兰山旅游区边,山清水秀,桥海相连、岛屿川崎、果色花香,殊丽迷人,独具魅力,。全村现有农户172户,543人,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县级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明代,象山是抗倭要地,历史记载了轰轰烈烈的抗倭事略,而遗存的寨城、烽火台、城墙等遗址却是抗倭斗争史实的见证。在寨城遗址中有卫城、所城、寨营之分,而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赤坎“游仙寨”遗址。
“游仙寨”遗址位于象山县城东南约l0公里赤坎村旁,为一长方形城垣,依山而筑,面临大海;长l56米,宽l2l米,总面积约18600平方米。
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为抗击倭寇,于明正统八年(l443年)后,建游仙寨,属爵溪所管辖;当时城高一丈八尺,有门一,有楼,四角置窝铺,有指挥一员,领昌国、爵溪军二百二十五名驻守。也曾发生多次战争,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嘉靖三十一年(l550年),倭寇进犯赤坎,攻游仙寨甚急,爵溪所百户秦彪语弟汉日:“游仙与爵溪唇齿,无游仙,是无爵溪也。先人遗我汗马功,不死战而死,法何以见先人于地下。”逐与弟秦汉疾驰杀敌,力不能支,逐俱死。后人多有赞叹。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在赤坎游仙寨发生战事。倭兵退后,又增筑城墙,使游仙寨成为县城,爵溪所之门户。后历代都屯兵驻守,直至清道光年间撤兵,寨城也随之渐废。
丹城镇赤坎村南0.5公里。游仙寨于明永乐年间设置,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御倭寇建寨城,至清道光年后渐废。寨城依山面海,东南、西北面城墙各长约121米,西南、东北面城墙各长156米,墙呈梯形,中实泥土。现内外砌石大部已拆,留梯形泥墩。内坡高平均7米,外坡高平均8米,各面城墙顶残宽1.2米至2.1米不等。西南正中辟门,瓮城已坍。绕城有濠,距墙9米。宽4.3至5.3米,深2米。城内纵横有路,鹅卵石铺成,两侧兵营建筑遗迹可辨,面积1.8万平方米。寨内四隅皆有井,现存北角一井,已干涸。
游仙寨寨城保存较为完整,城墙墙体呈梯形,高8米,顶宽l.2米-2米不等,墙体内外乱石砌成,中夯填泥土。在西南面城墙中,辟城门一座,外筑瓷城,濠沟与墙间距9米,濠绕城有护城濠沟,沟宽4.3米-5.3米不等,由于年长日久,濠沟多已淤积;寨内兵营房屋无存,但墙基仍残存,排列整齐,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纵横交叉,为当年寨城通道。据调查,在寨城的四面原有水井各一口,深达十余米,供营寨就近汲水之用,现仅存北面一处,且大部分已经淤塞,城西北面20米处,有大小二校场遗址,应为当年练兵场所。寨城的北面有炮头山烽火台与南面梨头朴烽火台遥相呼应,成为游仙寨的耳目。
赤坎游仙寨在明代象山抗倭斗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其留存的遗迹对研究明代军事、兵营设置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且其保存之完整为江南地区所少见。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8 20:3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