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石城
湖北省赤壁市古城
赤壁石城位于现在的老市区,唐贞观七年(公元63年)蒲圻县城从陆溪川中迁于此,当时无城,以山为屏。明万历三年(1575年),知县胡其高倡修,历经223年,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形成石城,城墙全部由条石砌就。
简介
遗址是由3座小山组成,即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鸾山。这3座小山起伏相连苍翠如海,再加上亭台楼阁错落地隐现于其间,景色益显秀美。其主要景点有赤壁摩崖、拜风台凤雏庵翼江亭等。这些景点相距不远,且有小径相连,极易寻觅。赤壁山的西南临江处,岩斜亘300余米,怪石嶙峋,汹涌的江水直扑断崖,卷起千堆雪,声如巨雷。文人骚客来此凭吊者,自古不绝,故留下众多书。据说赤壁火攻时,周瑜站在矶头指挥,忽见冲天火光把断崖照耀得彤红一片,不觉豪兴大发,当场写下这两个楷书大字,令人刻石纪念。此传说虽不可靠,但它揭示了“赤壁”命名的由来。“赤壁”二字的近旁,还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画像石刻,它们与书法石,交相辉映,可谓书画并茂。
南屏山顶的拜风台,传为诸葛亮祭东风时的七星台遗址,后殿中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坐像,极其传神,颇引人注目。
赤壁金鸾山腰的凤雏庵,相传庞统曾隐居于此。原庵早废,今庵乃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青砖黑瓦,古朴典雅。庵内主室所供奉的庞统塑像,庄严刚毅,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庵四面苍苔布绿,曲径藏幽,古树垂荫,百鸟飞鸣,真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赤壁山顶的翼江亭,传为诸葛亮、周瑜在赤壁之战时观望曹营的遗址。亭乃后人所建,碧瓦飞檐,六角攒尖,与传为黄盖献苦肉计的遗址,即中峰望亭遥遥相望,交互映衬。此亭四周山花烂漫,芳草萋萋,景色十分迷人。丫在亭中俯瞰长江,可令人故国神游,想见当年赤壁鏖金兵时“樯橹灰飞烟灭”的情景。
《三国志·吴书》载: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吕岱先后均在蒲圻一带驻有重兵,吴主孙权3次在蒲圻陆口为诸军节度。赤壁之战时,此地曾筑土称营里,为鲁肃屯粮之处,今犹称鲁肃粮城。
地理位置
赤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隔蟠河与湖南省临湘市接壤,东与咸安区相邻,南与崇阳县交界,东北与嘉鱼县连接,西北隔长江与洪湖市相望。地理位置为北纬29°28’~29°55’,东经113°32’ ~114°13’。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素称“湖北南大门”。距武汉112公里,距岳阳90公里。全市东西长68.9公里,南北最宽、最窄处分别60公里、26公里,整个图形象一个头西尾东的奔兔。为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
南负幕阜山,北临长江。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湖泊依次排列,构成“六山二水二分田”的格局。南部连绵逶迤的是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大小山峰百余座,最高为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京广铁路两侧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丘陵,北部是滨江滨湖地区。境内有23条大小河流,全长327.2公里,构成陆水、黄盖湖、西梁湖三大水系,注于长江。还有黄盖湖、西凉湖等数十处大小湖泊,形成环山错湖的地域特色。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内,年平均气温16.9°C,年平均无霜期247~261 天,降雨量约1251~1608毫米,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赤壁市气候温暖湿润,地貌结构复杂多样,为各种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环境。全市现已查明的生物资源有2024种。其中,树种300种,花卉 115种,农作物品种358个,蔬菜品种60个,药用动、植物678种,天敌资源133种,水生生物180种,野生动物51种,珍稀动物52种,畜禽30 种,草类67种。素有楠竹之乡、茶叶之乡、苎麻之乡、猕猴桃之乡、鱼米之乡的美称。
赤壁市现已探明矿产13种,产地100余处,占全省已发现矿产110余种的11.8%。矿产资源种类不多,但非金属矿藏如石灰石、煤炭、白云石大理石五氧化二钒、河砂等资源储量却比较丰富,而且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赤壁市境内有大小湖泊22个,水面面积为13.96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湖泊2处,千亩以上的湖泊6处,多集中于北半部。较大的湖泊有黄盖湖、西梁湖、沧湖等,形成环山错湖的地域特色。大小河港23条,全长327.2公里。河流呈南北流向,汇流入江。分三大水系,其中陆水河为主干水系,发源于幕阜山,流经通城、崇阳,横贯赤壁全境,由嘉鱼陆溪口入长江,全长183公里,流域面积3950平方公里,在赤壁境内84.5公里,流域面积782.2平方公里。(发源于通城县黄龙山,经洪庙入长江,崇阳与赤壁交界处洪下以上称隽水,以下称陆水)。1949年以来,国家对陆水河进行了全面综合开发,投资近亿元,兴建了陆水水利枢纽工程,枢纽控制流域面积为3400平方公里,水库蓄水面积57平方公里,库容7.06亿立方米,兼有发电、灌溉、防洪、养殖、航运、旅游和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
历史由来
“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
赤壁溯源相传汉高祖刘邦是赤帝之子下凡,他斩蛇起义定下汉朝四百年基业,虽是沿袭秦制,却在地名命名上自有一套规矩。当时这个规矩就是以阴阳五行、二十八宿定方位。以“赤”色为上乘。汉高祖六年治沙羡县,县令梅赤就着手调查境内山川河流,发现许多无名地名,于是就按朝廷旨意命一批地名。当时,朝廷以阴阳五行之金、木、水、火、土加以扩大推演,以天人相应,将星空与地面配合,将二十八宿对准地面九州,各有所指,分出星野。按星野,沙羡当属东南朱雀的翼、轸之间。
文化遗产
1986年春发现的这两件弩机出土于东吴的武官墓中,墓因被破坏,墓主人身份不明,墓址与墓II相距5米左右,所出土的文物相近。二号墓为券顶砖室墓,出土文物共37件,其中有前文提到的钢剑一柄,弩机一件,弩机上有铭文:“上大将军吕侯都尉陈文和弩一张”十四字,铭文中所指上大将军吕侯,乃是东吴名将吕岱,据《三国志·吴志·吕岱传》载:“其年迁上大将军”。又载:早在东汉延康元年(220)就被“迁安南将军,假节,封都乡侯”。不久又“进封番禺侯”。据此可知:铭文中的墓主人陈文和是吕岱手下的一员都尉武官。
弩机,它是一种古代较为先进的远程武器,1973年,在省博物馆展览大厅就有一个蒲圻赤壁古战场的文物陈列专柜,背景是一幅大黑白照片:蒲圻赤壁的摩岩石刻‘赤壁’二字。里面除陈列铁剑、铁镞外,有一件弩机,均注明采自蒲圻赤壁古战场。
古战场蒲圻赤壁,在战后一度是吴蜀两国的边境重镇,也一直是东吴的重要军营地,吴蜀两国的军事结盟在这里有较为充分的体现。1986年春,在金鸾山西北发现了两件反映吴、蜀两国协力抗曹的证据,这就是弩机。弩机在三国时代是一种最先进的新式武器,它有射程表尺,一连楞发十枝箭镞
箭镞,是迄今在赤壁发现的最多的古代兵器之一,从1958年以来,先后在赤壁山沿江发现箭镞数百枚之多,从这些箭镞的形式来看,有三棱形、六棱形等,据南京大学六朝考古学家蒋赞初先生考证:这些铁镞是东汉末、三国的遗物。宋人谢叠山在《赤壁·诗序》中说:“赤壁,至今土人耕地得箭镞”,即是例证,如此众多的箭镞在蒲圻赤壁古战场出土,不能不说是古战场的主要实物铁证,它向人们展示了东汉末年在这里确实进行了一次大战,这些出土的箭镞及其它文物可作为实物教材帮助人们较为深刻地认识古代战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9 05: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