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岗村,位于龙岗街道东北部,距街道办事处2.5千米。与新大坑村、吓埔村相邻。始谴于清乾隆年间,孙姓先祖率族人从坪地牛眠岭村迁入此地。村民曾以烧石灰为生,挖石时常见有红色的石块而取名赤石岗;曾用名孙碧煌。现村于20世纪80年代重建。
清朝,属归善县。1912年,属惠阳县。1949年10月,属惠阳县第二区;1951年11月,属第三区;1957年12月,属龙岗乡;1958年11月,属宝安县龙岗公社;1979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龙岗公社;1983年7月,属龙岗区;1986年10月,属龙岗镇:1993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2004年,属龙岗街道龙东社区;2010年,属龙新社区。
世居村民主要为孙姓,清初先祖孙宗业从广东长乐(今五华)迁移至坪地牛眠岭村;清乾澄五十五年(1790年)从坪地牛眠岭村迁入此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210人,其中男性96人,女性114人:80岁以上7人,最年长者9%歹(女);实际在村人口194人;海外留学16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633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约800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加拿大。归侨15人。
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番薯、花生、龙眼、荔枝、番石榴等。1990年,集体经济转型,建设第一栋厂房,引进“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生产手袋、鞋、家具、机电器材等。1994年4月,该村所在的龙东行政村成立经济合作社,以股份形式发展经济并制定了股份章程。现集体经济以工商业、物业管理、厂房出租为主;个人以私宅出租、务工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2015年人均年收入约8万元。村中有1棵古树。
爱南路、深汕路经过该村。20世纪70年代末通电,80年代初通自来水,80年代末通电话,90年代末期通互联网,2003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有2所幼儿园。2015年,爱馨幼儿园在园幼儿200人、教职工52人;赤石岗幼儿园,在园幼儿150人、教职工13人。村内有村民活动中心、篮球场、健身广场、手工坊,另有图书室,藏书约1000册。村口有赤石岗村牌坊现存有《孙氏族谱》,由赤石岗孙氏宗会编纂,记载赤石岗村孙氏世系源流。1997年7月,修订《村规民约》。
传统民居为
客家民居,现存12座,代表性民居有赤石岗老围和赤石岗碉楼院。赤石岗老围始建于清代,正面朝东偏北25度,面阔约130米,进深75米,占地面积约9750平方米;由东西天街分隔,左边建四排屋,右边建五排屋和两个角楼;祠堂位于东南角第一排屋中间,正对祠堂大门原有一半月池,现已填埋;角楼位于东南角和东北角,高4层,平顶,开有小窗,围屋以斗廊尖头排屋为主,部分为单元式,都带有阁楼,保存尚可。20世纪80年代中期,村民陆续从围屋中搬出,现大部分房屋已破败,保存较好的主要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赤石岗碉楼院,始建于民国时期,坐西朝东,面阔33米,讲深约3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一碉楼带T字形民居;碉楼位于西北角,高5层,平面呈长方形,四面开窗;房屋为三间两麻带天井阁楼,均用三合土夯筑而成;总体保存尚可,灰塑很精致。赤石岗老围中现存孙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两进三开间,正门额书“孙氏宗祠”(2016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