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杰伊·赫尔利(英语:Patrick Jay Hurley,1883年1月8日-1963年7月30日),
印第安人,美国共和党籍
政治家、
外交家,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人。
帕特里克·杰伊·赫尔利 Patrick Jay Hurley (
1883年1月8日-
1963年7月30日),共和党人,
美国陆军少将,
政治家,
外交家。
生于俄克拉荷马州乔克陶印第安人居留地,1905年毕业于
浸礼会印第安学院。1908年获得
华盛顿国立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3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第二个法学学位。1912-1917年在乔克陶地区任律师。一战中是
美国陆军上校。战后继续开设律师事务所。1928年任陆军部副部长,1929年-1933年任
美国战争部长,成为俄克拉荷马州第一个进入内阁的人,大萧条中和当时任陆军参谋长的
麦克阿瑟一起镇压失业老兵暴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新服役,授予准将军衔,在远东战区服务,任马歇尔将军的私人代表和参谋长,1941年去被包围的巴丹半岛,曾提出三次合理化建议配置食物和弹药,但最终无法解救当地的士兵。1942年任驻
新西兰公使。后任
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先后到过苏联,中近东、印度、中国。是第一个获准访问东线的外国人,在
巴勒斯坦他会见了
戴维·本-古里安,但他的报告对犹太复国主义分子相当的不利。1943年参加
德黑兰会议,起草德黑兰宣言。1944年晋升少将。经马歇尔和
史汀生建议,作为
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来华,
罗斯福的这个安排还是有考虑的,毕竟赫尔利来过中国并且具有协调经验。同年底接替
高斯任
美国驻中国大使,去过延安,他本想借着美国的威势大包大揽,将双方相互矛盾的要求一概答应下来,但最后却发现许下的诺言无法实现。1946年辞职,著有《1944-1945年间的蒋介石政府与红色中国人》。
美国总统交给赫尔利两项任务:(1)防止中国政府垮台并使中国军队继续战争,(2)调和中美军事机构及美国驻重庆使馆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1944年9月6日,赫尔利抵达重庆,7日,与
蒋介石会晤,说明
罗斯福派他来华的任务是:维护中国政府的巩固,维护蒋委员长是中国的领袖。30日
高斯辞职,他接任高斯成为
美国驻华大使。刚刚来华的赫尔利带着
罗斯福1944年11月7日,赫尔利赴延安和
毛泽东进行会谈,1944年11 月7日,叶剑英同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在延安机场欢迎从重庆抵达延安的
美国总统
罗斯福私人代表赫尔利.。从1944年到1945年3月,赫尔利频频活动于国共两党之间.1944年11月,亲赴延安,与中共领导
毛泽东,
周恩来蒋介石反对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赫尔利试图说服中国共产党接受蒋介石的提议,被中国毛泽东断然拒绝。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赫尔利认为这是一个极有利的国际条件,促使国共进行和平谈判,美国政府认为如果中国共产党不来谈判,就可以把发动内战的罪名加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如果来就可以借此机会,加紧进兵,抢夺胜利果实,部署内战兵力。
正是在
杜鲁门,赫尔利的支持下,
蒋介石才肆无忌惮地发动大规模的内战,1945年11月4日,
美国驻华使馆给美国国务院发了一份报告,声称:中国大规模的内战的威胁正在增长中,美国大使馆几乎感觉到绝望。
赫尔利的反对者趁此机会把
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归结为赫尔利的活动过于露骨,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实力.11月9日,美国民主党派狄拉西在众议院指责赫尔利全盘支持
蒋介石的政策,1945年11月赫尔利辞去大使职位,1946年,1948年,1952年三次作为共和党代表
新墨西哥州的参议员候选人,但均未能当选,1963年7月20日病死。
2,顶立岭著 《转折的一年 赫尔利使华与美国对华政策》,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