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灯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门类繁多,要随村庄大小、人口多少、村民爱好而定。一般情况下,各村都有自己爱走的灯。陶辛走灯大体上可分做以下几类:四门、七房、长村等村走的是“马灯”;芮村、尹杨等村走的是“龙灯”;而沙墩、张社等村以走“罗汉灯”见长。此外,四门的四方村好玩“采茶灯”,五房村等小一些的村以走“旱地行舟灯”为主。
走灯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在
安徽农村是一项重要的
娱乐活动。通常是在
年关,或在稻子收割了,油菜、小麦都种下了,即农闲的时候举行。
每年到了农历十一月中旬,各村都开始张罗起来,常常可见村头灯火通明,锣鼓喧天;进入村里一看,只见人头攒动,全村的人几乎都在看走灯。此时的走灯叫“复习灯”,即处于反复练习的阶段,大约维持到大年三十。内行人都知道,走灯走得好与不好的关键是此阶段。此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选对人员,哪些人适合走灯,走什么位置,人员之间如何配合等要处理好;二是跟师傅学技巧,走灯当然也有技巧、法则,如怎样“套圈”,怎样用脚等等,其中有不少技巧和法则。 大年初一不出灯,在村内做最后一次“彩排”走灯。到了这时,各个角色已经选定,位置已经站好,只等扮装后再做一次训练(彩排)。到了大年初二就要到各村玩灯去了,因此参加者都对自己说:“到了外面可要走好,要走的光彩,绝不能给本村丢脸!”大年初二那天,只等前场锣鼓一响,后场锣鼓喝着,随机开始出灯。
马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走灯,这也是它的主要部分。它由十六匹马组成,即:头匹马——“报马”、程进士——盖保、
李靖王、
杨宗保、
穆桂英、杨六郎、杨滚、
貂蝉、
吕布、
樊梨花、
薛仁贵、
赵子龙、
孔明、
黄忠、
张飞、
刘备。这十六匹马组合在一起,一般要跑以下几盏灯:
第二部分应是马灯的压轴戏——“关羽扫场子”。此场灯由
关羽与两车站、两丑角共同扮演。他们要在场上绕“8”字形,然后转变成关羽拖刀——扫场子。关羽连着在走灯的场子上跑满圈;一来表示此灯的激情依然未减,二来表示此灯到此收场圆满结束。
“罗汉灯”由
十八罗汉组成,具体分为两童子罗汉、两白衣罗汉、两绿意罗汉、两黄衣罗汉、四嫩衣罗汉,还有两人是龙虎脸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