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南宫县学生救亡联合会,带头上街游行,领呼抗日反蒋口号,向群众散发传单,并随学生队伍冲进南宫县政府和国民党南宫县党部。同时,还积极主动地参加了许多革命活动。同年年底,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南宫县城西的杜家庄小学任教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秋,积极动员群众加入“布袋队”,参加党组织领导的分粮吃大户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领导组建了“冀南抗日联军”。1938年初,“冀南抗日联军”改编为“东进纵队独立营”,他到东进纵队政治部工作。同年3月,任冀鲁豫边区省委组织部干事。6月,任中共南宫县委书记。期间,他着手改造、充实、建立各区政权,领导各群团组织参加抗战。11 月,华北日军及部分伪军 3700 余人,分四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首次大“扫荡”,时称“四路围攻”。他率领南宫县党政机关和各抗日群众团体转移到农村,继续坚持抗日斗争,粉碎了日军的“四路围攻”,为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9年2月至冬季,在中央北方局党校第一期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先后任中共冀南四地委宣传部部长,五地委宣传部部长、社会部部长兼冀县县委书记。1941年 11 月,任冀南六地委书记。这时期是冀南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他分析了全区对敌斗争的情况,将六分区划分成敌占区、游击区,率领党政军民与敌周旋,坚持敌后游击战。1942年,敌人以六分区为重点,先后搞了3次“铁壁合围”,妄图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部队根据形势的变化,坚持正规军、地方武装、群众武装三位一体,时而分散,时而集中,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1944年5月,冀鲁豫、冀南两区合并,隶属平原分局领导,他任平原分局六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1945年11 月,原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调整为二地委、二专署、二军分区,任二地委书记兼二军分区政委。1945年冬至1946年夏,在晋冀豫中央局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回到冀南,仍担任二地委书记。在此期间,领导全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由于发动群众充分,政策界限掌握较好,二分区的土改运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1947年冬,因病在武城县高庄村休养。1948年夏,任中共冀南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副校长。1949年8月,任河北省委党校副校长。
1950年初,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人事局局长(后改为人事厅厅长)。1953年4月,任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委员。1956年1月,任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59年11月,任河北省委常委、
承德地委第一书记兼承德军分区政委。1962年4月,任华北局组织部副部长,翌年增补为华北局委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任北京新市委工作组党群组组长。1967年7月,被批斗。1969年上半年,恢复组织生活。同年 10 月,在华北局“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秋,回到北京,等待分配工作。1975年3 月,任河北省建委副主任,后任交通部政治部副主任。1978年8月,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分管党群、组织工作。1983年3月,任河北省顾委筹备组副组长。1985年5月,退出河北省顾委。1990年6月病逝。
他是中共第八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离休后,曾担任冀南抗日根据地编审委员会主任和河北省残联名誉会长。为编纂与研究冀南抗日根据地历史,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