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久然,1962年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研究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兼任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作物学会理事长。
人物经历
1962年,赵久然出生。
1979至1983年,在北京农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3至1986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6年7月至1997年4月,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7年4月至1999年8月,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兼副研究员。
1999至200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获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
1999年8月至2021年8月,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兼研究员。
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2017年,当选北京学者。
2021年8月,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2022年4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资深研究员。
2023年8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名为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赵久然主要从事玉米种质创新与品种培育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培育京科968、京科糯2000、京农科728、MC121、农科糯336等国审玉米品种200多个,累计推广种植4亿多亩;研发构建已有10万多品种样品的全球数量最大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并得到广泛应用;研发集成玉米一增四改、雨养旱作、绿色高产创建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据2024年12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官网数据,赵久然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在NG、NP、MP等国际期刊发表30多篇;主编(副主编)专业书籍30余部。
据2024年12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官网数据,赵久然所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
据2024年12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官网数据,赵久然所完成的专利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植物新品种权200多项。
据2024年12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官网数据,赵久然先后制定相关标准10余项。
2024年9月4至7日,赵久然参加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24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
2024年10月29日,赵久然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并在学术沙龙活动发表题为“全球鲜食玉米种业及产业发展报告”和“鲜食玉米大食物观”的学术报告。
人才培养
2022年4月6日,赵久然为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作《玉米种业发展动态及应对之策》专题培训讲座。
2024年2月19日,赵久然参加由郑州市农业委员会举办的2024年玉米单产提升行动暨绿色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会。
2022年7月23日,赵久然参加由北京作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共同主办的“体验作物科技,品鉴鲜食玉米”主题科普活动。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62年,赵久然小时候常在玉米田里干农活,但当时粮食产量比较低,一家人想饱饱地吃上一顿玉米饼子都是奢望。
1986年,毕业后的赵久然被分配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从事玉米科研工作,但选择去距北京市区100多里的延庆农村蹲点搞科研。
人物评价
在赵久然看来,作为一名农业科学研究者最大的考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深耕细作。(中国农网评)
在广袤的田野上,玉米以其金黄的果实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而在金色的玉米田里,有一位被誉为“玉米团长”的守望者,在近40年的科研生涯里,默默耕耘,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农民日报评)
办公室桌上放满了玉米棒子,外出就是天南海北看玉米,名片上印着卡通玉米形象,微信头像是丰收的玉米,张口三句话离不开玉米,在网络中,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玉米“团长”。(北晚在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