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礽,字城甫,江西铅山县永平镇人,生于北宋元祐年间,系赵宋皇族后裔。祖父孝宪(谥号)封东阳郡(婺州)王时,家族中的一支始迁铅山。父名仲硕,生五子,士礽最小,亦最受钟爱。大观元年(1107)参加“锁厅试”,名列第一,授从仕郎。
宣和间,士礽在河北东路永静军任兵曹,有兵卒范清的儿子失踪,报官缉凶,太守捕来嫌疑犯,屈打成招。士礽认为证据不足,疑有冤情,向太守直陈己见,太守怒而不听。不久范清的儿子安然回家了,原来是偷了人家的东西,怕官府追究,躲到外婆家去了。太守知情后感愧地对士礽说:“这次险些铸成大错,如果滥杀无辜,我是难逃罪责的。”
士礽任何津县(属河中府)县令时,遇蝗、旱重灾,饿死不少人。救灾之事急如燃眉,他决计开“御前封椿廪”赈济饥民。县丞劝阴,士礽说:“擅开禁仓和救抚失职,二者等罪。权衡利害轻重,自应以放赈救灾安抚百姓为重,个人罹罪何足计!”便毅然开仓发放赈米。饥民得救,秋后不待催索,相率归还贷粮。
宋室南渡后,士礽先后任浮梁(
景德镇)、江山(属
衢州)县令及主荆门军(湖北当阳),都有显著政绩。后擢升淮东提举常平茶盐。他到任后,“划宿弊,抑浮费。”不到半年,为朝迁积增二十三万缗(一午文为一缗)。但盐市积弊甚深, 士礽措施得罪了权贵,以致“更坐他累”而罢职。于是回铅山在永平筑室闲居,题其居为“暇乐园”。士礽有子八人,平素督教甚严,长成后皆成大器,有“一门九进士”之誉。
士礽四子赵不迁,字晋臣,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中奉大夫。他在家乡永平镇曾建一书楼,人称赵家书楼。内藏经、史、子、集累万卷。楼设几席,以方便社会人士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