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宧光(1559-1625),字水臣,号广平、寒山梁鸿、墓下凡夫、寒山长、凡夫。
江苏太仓人,国学生,宋代中国王室后裔,
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的后代,定居在吴郡太仓。
个人生平
赵宧光是
宋太宗赵炅第八子
赵元俨之后,宋王室南渡,留下一脉在吴郡太仓,便有了晚明时期吴郡充满人文色彩的赵氏一族。 原籍常熟璜泾(今江苏太仓),后与妻陆卿子隐居于支硎之南,建“小宛堂”藏书其中,夫妇皆有名于时。因藏有宋本《玉台新咏》一书,常熟藏书家冯舒、冯班、何大成三人,在寒冬飞雪之日,慕名前来借观抄录,三人自带纸、笔和干粮,借书昼夜抄录,4天抄成副本而归。何大成作有《同冯己苍昆季入寒山抄〈玉台新咏〉毕,遂游天平》一诗:“……忆昨小宛堂,抄书忘日昃。手如蚕食桑,心似蜂营蜜……”。另建有藏书处曰“蝴蝶寝”、“悉昙章阁”等。藏书印有“凡夫”、“吴郡赵宧光家经籍”、“寒山梁鸿幕下凡夫”、“寒山长”、“五砚斋”、“小宛堂”等。精通文字学,工书,在篆书中掺入草书笔意,篆书堪称一绝,志趣不凡,因此而有“高士”之称,开“草篆”先河。刻印过自撰《说文长笺》100卷附《六书长笺》7卷,《寒山帚谈》、《朝鲜史略》。所抄之书在格纸版心刻有“寒山堂篆书”字样。有《草篆说文》、《石经论语》、《赵凡夫杂著五种》、《蒙子指南》、《寒山帚谈》、《护生编》、《牒草》、《寒山蔓草》等几十种,多已佚。
个人生活
明代万历二十二年(1594)赵宧光遵照父亲的遗愿将父亲的坟安在苏州枫桥寒山。在寒山守孝之际,宧光为寒山创造了
别开生面的景象,利用
岩石山野的天然
景观,自僻万壑,凿山劈石,疏泉斩榛,
植树构宝,依山而筑 “ 寒山
别业 ” ,宛如仙源异境,有盘陀、空空、化城、
法螺等建筑,又有 “ 千尺雪 ” 、 “ 云中庐 ” 、 “ 弹冠堂 ” 、 “ 警虹渡 ” 、 “ 绿云楼 ” 、 “ 弛烟驿 ” 、 “ 澄怀堂 ” 、 “ 清晖楼 ” 诸胜,成为吴中一桃源仙境。 于是有了寒山别墅。寒山别墅造好后,他向妻子
陆卿子发出邀请携其一同来此守孝,陆卿子以诗名,为明代“吴门两大家”之一; 赵宧光经营寒山的初衷、过程、规模、寒山在他手中形成的胜迹、风光、
情趣,他专门撰写了一篇《寒山志》,以留后人。赵宧光定居寒山后,就没有离开过,并与其夫人在寒山岭埋头读书,深居简出,他们在纸上写,也在山石上写,岩上岭上手 迹遍处,
书卷气就象江南氤氲的水气,充盈了整座山岭,夫妇皆有名于时,当事者造门求见者,宧光亦不下山报谒。至今沿洗心泉侧御道朝上走,过
飞鱼峡,在泉石上尚能
依稀见到镌有笔力雄健的“千尺雪”三字,这三字乃赵宧光亲笔手书,乾隆皇帝为此专门写下赞词,“泉飞千尺雪千尺,山篆三字铭云峦”(详见《题千尺雪长句》)。
宧光
卜居寒山,著书数十种。尤专精字学,说文长笺其所独解。也创作草篆,其
篆书堪称一精,志趣不凡,被人称为“高士”,盖原天玺碑而小变焉。由其人品已超,书亦不蹑遗迹。能刻印。著刻符经、并草篆。
图为明赵宧光 草篆书 绫本立轴,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赵宧光著有《说文长笺》、《六书长笺》、《寒山帚谈》、《牒草》、《寒山蔓草》等(其中好多著作是隐居寒山后完成的)。赵宧光儿子赵均,字灵均,从父传六书学,后又从燕山僧,学习梵文,博学多才。父子俩不断探究,于是 “ 遂法其精 ” ,赵均之妻文淑( 1595-1634 年),字端容,是著名画家文征明的玄孙女,天性明慧,书画得家风传授和熏陶,成为苏州女画家中的佼佼者,张庚《国朝画征续录》说 “ 吴中闺秀之丹青者,三百年来推文淑为独绝 ” 。钱牧斋称赞她 “ 点染写生,自出新意 ” 。她擅画花卉草虫,勾勒精细,染色鲜妍,形象生动,她的
花鸟画 “ 极风致婵娟之妙,尺幅片纸,人争宝之,为国朝闺秀之冠 ” 。著有《画余谱》,北京故宫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至今收藏了她的不少作品。
个人作品
1、平生著书数十种,主要有:《说文长笺》、《六书长笺》、《九圃史图》、《寒山帚谈》、《牒草》、《寒山蔓草》、《寒山集》、《刻符经》、《动草篆》等。其友章宗闵将其印作集编为《赵凡夫先生印谱》
2、《赵宧光传》的问世,奠定了苏州西部的文化地位与文化品质,通过《赵宧光传》的出版,赵宧光也从鲜为人知变成了热点人物,职业和非职业的阅读者,他们纷纷撰写书评,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赐予了苍茫的文化遗迹,这些文章先后刊发于《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自由谈》《文学报》《
文汇读书周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南湖晚报》《散文选刊》《苏州杂志》以及澳洲《汉声杂志》等等。
3、相继出版了《凡夫诗品》《凡夫园治》《凡夫人望》《凡夫书论》四部配套读物。《凡夫诗品》精选赵宧光诗数十首,予以评点,并配选历代著名诗人诗作数十首,与赵宧光诗对照品评;《凡夫园冶》挖掘赵宧光在治山、造园、建筑、植艺上的创造性和实践,予以系统阐述,再现艺术造诣;《凡夫人望》将赵宧光的出身、交谊、精神生活、哲学思想进行探索性的叙述与推介;《凡夫书论》将赵宧光的书法篆刻艺术、书法理论,及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的特殊地位进行钩沉汇总,展示其书论精粹,加以演绎,诠释其艺术魅力。
成就荣誉
苏州众多历史名人中,赵宧光是值得推介的一位。赵宧光“泛览经书,贯串百家,策名上庠,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人物;他热爱自然,深怀人文,为生态文化建设殚精竭虑,构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关系,是中国积极隐逸文化的奠基者。 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的先驱,赵宧光买山葬父,从
太仓来到苏州,在苏州西部寒山穷其毕生,以一家三代将近百年的经营,开创了明代苏州西部山地辉煌的文化图像,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他为吴西山水文化写下的诗作有三百多篇,摩崖勒石百余幅,以至明代的寒山成为江南的文艺沙龙,直至清代,乾隆帝六下江南,十二次前来瞻仰赵宧光遗迹,并赋诗赞誉,有44首之多,其中15首诗直接写到赵宧光,成为苏州文化的一大奇观。赵宧光以极高的文化素质与修养,以其自身的魅力,构建了家庭、家族、乡民、乡情之间的最大和谐,成为当时及身后众多学者的楷模。
人物评价
著书传家,寒山岭成了研习书画、
修身养性之地,其清风亮节,淡泊名利为后人所崇敬。“父子篆学,姑诗妇画”,被人称为“吴门三秀”。
作为王室后裔,赵宧光却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吴中。他兼文学家、文字学家、书论家于一身,一生著书不下数万卷,他的同乡挚友、文学家冯时可所著《凡夫传》评价他的所著:“书各为类,类各为品,品各为篇,篇各为目,莫不搜微抉妙,穷作者之心。立未有之义,雕镂造化,争光云汉,而吟风弄月者不与焉。”作为优秀的文字学家和书论家,他创新草篆体,其洋洋大观的《说文长笺》、《六书长笺》、《
寒山帚谈》等使他成为“晚明孤峰”,成为晚明文化成就的代表之一,其艺术思想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