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良(1944年10月-2024年6月23日),江苏启东人,青光眼和白内障与眼科流行病学研究专家,
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人物生平
1944年10月,赵家良出生。
197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
北京协和医学院),后任职于陕西省高陵县基层医院。
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入读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后获得获得硕士学位,后分配至
北京协和医院,历任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副主任医师。
1994年4月,晋升为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5月起任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
1989年11月—1993年12月,先后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Doheny眼科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2004年,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2018年6月,任国际眼科科学院副主席。
2024年6月23日10时44分,赵家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9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赵家良主要研究领域为眼科疑难病症的诊治,尤其是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
自1978年以来,赵家良从事青光眼的临床和研究工作。研究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提出了早期诊断的方法;研究了青光眼的视神经乳头改变,提高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水平;对于难治的晚期青光眼,改进了手术方法,取得效果;在眼科建立了泪膜破碎时间的测定方法,提出了中国诊断干燥性角膜炎、结膜炎的指标。
据2023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网站显示,赵家良已在中国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7篇。
截至2018年8月,赵家良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
人才培养
2011年,赵家良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关于医师的培养问题时做出表述:“医师的培养应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医学院校本科教育的阶段,医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书本上的基础医学知识;第二个阶段是住院医生培养阶段,在医学院校里毕业的医学生要利用医院的条件,将书本知识与医疗实践相结合,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最后一个阶段是医师在医疗实践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继续提高自己,也可以选择适合的或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术研究。”
赵家良指导培养的学生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副主任医师
李略、
程钢炜,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主任医师
马建民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赵家良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防盲专家。”(北京协和医院评)
“赵家良在领导视觉和眼科研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眼科和视觉研究协会评)
“赵家良是中国白内障、青光眼领域的权威专家,在青光眼和白内障防治和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医师报评》)
“赵家良用他的精力默默无闻地为中国的眼科事业奉献着,他是中国眼科界泰斗之一。”(《
科学时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