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魔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赵庄位于
宝丰西北,
汝河南岸,宝(丰)、汝(州)、郏(县)一市两县交界处的宝丰县
赵庄乡,有22个行政村,3.5万人,总面积44.63平方公里。然而在这个偏乡僻壤的小乡,却拥有以魔术为主,容杂技、歌舞、气功综合性艺术表演团体630多个,万余名“农忙务农、农闲从艺”的艺人,30个团体以上的魔术专业村15个,2000多个文化专业户,年均收入6000万元。在这些专业村,上至70岁老翁,下至6岁玩童,都能即兴变两套戏法,或唱两首歌曲,跳几个舞蹈,60%的男女青年均能登台演出,真正是户户有演员,处处有笑声,是变的海洋乐的世界没有围墙的俱乐部。
简介
改革开放似春雨 万余艺人献绝技
这四句话是对赵庄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真实写照。
那点石成金、变幻莫测的魔术;翩翩起舞、感人肺腑的歌舞;惊心动魄、神乎其神的气功,使进入赵庄的人无不流连忘返,乐不思归。总之,赵庄魔术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成为富民强乡、振兴经济的特色支柱性产业。
悠久的发展史
封建社会
这里的魔术究竟起源于何时?因封建社会,人们对江湖卖艺人视为“下九流”,不入老坟,缺乏史料记载。据遗留文物考查和有关专家论证,赵庄魔术起源于唐宋,繁衍于明清,而盛于当今。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就以“汝水作带(指北汝河),虎狼为壁(西虎狼爬岭),山清水秀,老幼竞艺”而闻名,传说楚国大将养由吉曾住过周营村北石河边,故石河又称养水河。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元朝辅国上将军塔里赤曾因爱其山水而驻足是方,现存有官衙村“乐天(白居易)故居”遗址(官衙村古名乐天寨),塔里赤墓碑(现存,属省级文物保护),这些对后来赵庄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都起着启迪和影响的作用。明万历年间,周营村就有变戏法的,到了清康、乾盛世,该村又出现了木偶戏(即悬丝傀儡),清顺治年间发展了民间气功表演。诸此均因兵匪灾患,迫使人们流离他乡卖艺谋生,养身立命,或街头巷尾,或车站码头,表演一些残不忍睹的苦刑术,如“口吞活蛇”、“断肢再接”、“刀杀活人”、“口吞宝剑”等,稍有不慎,就有伤身致残之险,曾有诗曰:
天灾人患逼苛捐 带儿携女下江南
撂地割头求施舍 但求死里逃生还
建国之后
建国后,赵庄艺术逐渐复苏,魔术由原来的雕虫小技,开始运用科学的原理日益升华,渐有繁荣之势。但是,民间艺术总是伴随着国兴艺昌、国难艺衰的步伐而曲折发展。1966年,十年浩劫降临,百花凋零,艺人与牛鬼蛇神并论,受批挨斗,魔术道具随之毁于一炬。可是,他们在牛棚里、住舍间还偷偷地变几手,自娱自乐,来填补精神上的寂寞空虚。
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艺人如鱼得水,他们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重操魔棒,赶海弄潮,为民间魔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赵庄乡党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他们多次分析、研究,该乡是一个偏远的农业乡,单靠每人几分土地是难以脱贫致富的,仍然要过着过去“贼来不怕客来慌”的生活。因此,把魔术作为特色文化和传统优势给予大力扶持,坚持“挖掘整理,去劣存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二十字方针,克服闭关自守、艺不外传的守旧思想,1979年乡政府组建了木偶剧团和七个魔术团,他们以师带徒,徒又为师,互相借鉴,扬长避短,到1985年已发展到350个魔术团,上演各种魔术节目365个,初步形成了规模,成为宝丰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磨砺精品
赵庄魔术繁荣之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节目单一雷同、千人一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改革大潮的冲击,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再优秀的节目,不随着广大观众情感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兴趣中心的转移,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是不可能永远辉煌的,加上特定的历史印痕,魔术的刻板呆滞、因循守旧和演员素质不高及急功近利思想的内外交困,急需革旧和创新。只有不断革新才有生命力。针对此,乡党委、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是加强引导,提高广大艺人的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广采博纳姊妹艺术的精华,如歌舞、杂技、小品与魔术融为一体,魔术为主,歌舞为翼,在变中舞,舞中变,多元化演出,适应了广大观众的不同需求。二是实施人才工程,一方面从全国各地艺术学校和社会上把艺术人才引进来;一方面魔术专业户投资百万元成立了自己的星光艺术学校及赵庄乡艺术人才培育中心等,培养了数百名青少年演员,1999年又邀请中杂协全国著名青年魔术师徐秋、杨杰,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周学群到赵庄办培训班,大大提高了演员思想素质和演艺水平,还创新、引进了一大批新魔术,如《魔棒多变》、《牌楼》、《气球变花》、《画中人》、《变脸》等,2000年全乡又组建一百多个激光魔术篷,在全国占领了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并长演不衰。由于魔术知名度的提高,吸引来全国不少著名的魔术师,如肖飞云、余剑、何洪彩等来光临指导,中央、省、市各大媒体30多家进行了报道,93年日本电视网到赵庄举办了“中日魔术擂台赛”,同时拍摄了《中国魔术之乡》,1994年俄罗斯来拍了《中国民间气功》,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远扬海内外。还数十次为旅华游客专场演出,受到高度评价,新加坡、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相继来函邀请。1998年和2001年赵庄魔术、气功团分别赴缅甸、越南演出二个月。1998年5月29日,中国杂协兰天、王峰、李牲副主席,副秘书长李木善、广东省杂协主席(现中杂协副主席)戴武奇、吴桥国际杂技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周良田等在河南省杂协秘书长唐永青的陪同下,到赵庄举办民间魔术研讨会。2003年10月,台湾“三立”电视台《中国那么大》栏目来赵庄采风拍摄专题片。这些对赵庄魔术产业的发展和提高都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经济优势
俗话说“一业兴,百业旺”,特色艺术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魔术成了赵庄人的摇钱树,成了由穷致富的金桥。一位专家到这里考察后感动地说:“魔术使这里变走了贫穷,变来了富裕,变成了楼房、手机、小轿车”。艺人们在南方沿海演出,把那里的致富信息带回来,用他们玩魔术挣的钱兴办民营企业,如周营村农民魔术师刘顺投资350万元创办的中国豫丰魔幻道具研制中心,已注册了“刘顺”商标,并在全国各地发展连锁店16家;大黄村马豹子投资60万元,兴建了建材服务公司;周营村朱现,投资百万元在村内建了面粉、挂面厂,由于质量好、信誉高,方圆数十里都用他的面粉,供不应求;大黄村解振献投资50万元,成立了艺术团道具、大篷服务公司,年收入2万多元,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顺宝赵公路大黄到岔河村有数十家投资搞起了为艺术团服务的项目,成立全国唯一的民间魔术服务市场,还有百余户农民办起了养鸡、鸭、猪、牛场,千余户弃农经商,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近十多年来,赵庄的集贸市场由原来木中营、赵庄两个,发展为周营、范庄、袁庄3个魔术大村相继建成了集贸市场。
(二)生活的提高,购买力加大,木中营、大韩、官衙三个村形成了粮油和辣椒市场,商品远销7个省、市。
(三)赵庄信用社、赵庄邮政支局、赵庄营业所三家,2004年存款达1.52亿元,2002年春节前一个月每天向赵庄汇款10多万元,最高一天汇款达28万元。
(四)该乡在全县第一个实现村村通公路,第一个实现村村通电话,全乡现装电话5000多部。仅周营村350户,已装电话316部,手机800多部,112个艺术团,年收入2000万元,人均1.2万元,在城内买楼28户,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农民安居乐业。
(五)艺人们富了不忘回报家乡,1990年以来累计为捐资办校建桥修路百余户,现金达100多万元。2003年大黄村有50个文化专业户捐资7万多元,修村内水泥路5华里。
1996年7月,周营村人、原重庆市代表张共和回来探家,对家乡的变化,由感而发挥笔写了一首诗:
从小投笔从戎去 老大解甲归故里
乡音未改鬓已秋 村人见面不相识
楼台庭院展新姿 断墙茅舍无踪迹
我问张宅何处是 童姑笑指村头西
前程似锦
2001年8月2日,县委书记王小平、副县长郑茂杰专程到赵庄,对魔术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调研并作了重要指示。乡党委、政府根据王书记“变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指示,经反复认真研究,从着眼长远,立足现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弘扬民族先进文化,制定了《赵庄乡魔术五年发展规划》。以申报国家级“魔术之乡”为契机,加强魔术团体的管理,提高引导服务意识,在艺人中开展“德艺双馨”和“我为赵庄树形象”、“我为家乡添光彩”活动,提高演员素质,多出精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常演常新,立于不败之地。引进资金和充分利用魔术户的闲散资金,兴办民营企业和文化设施,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该乡魔术形成产业化,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建成容娱乐、观摩、旅游、商贸为一体的“魔术游览胜地”,不断培养青少年艺术人才,使赵庄的魔术、气功面向世界、走出中国。展望未来,这朵独特的艺术之花将更加灿烂多姿。
百度地图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