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宏,汉族,
山西定襄人。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共乌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共青团中央宣传处副处长、中共伊克昭盟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在我国,编修地方志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历代相继编修的地方志,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具有地方特色和多种用途的文化遗产。旧社会的地方志大多数是统治阶级主持编修的,起着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的作用。尽管如此,在几乎所有旧地方志中都保存着有价值的珍贵史料。党和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历来坚持批评地继承的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伪求真,吸收其有价值的思想和文化成果,目的是古为今用。建国以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编写新地方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在全党大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中外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对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我们现在组织大家编写自治区、盟市和旗县的新地方志,就是要结我区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用志书的形式,把它记述和反映出来,从中吸取知识,了解历史和现状,掌握那些有规律的东西,为今后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提供方便条件,这是一项很有远见的事业。毛泽东同志曾经谈过:“革命领导人,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现实的理解,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这一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当前,编写新地方志更有现实的意义,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因为,新地方志为我们提供比较系统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有助于我们吸取历史经验,了解掌握全面情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中,正确地实行领导,少走弯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区的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发挥地方优势;地方志中记载有大量史料,有助于对广大干部群众用今昔对比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地方志中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人物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有助于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自然、历史的知识和科学文化水平。志,原为?,是记的意思,就是把值得记载的东西记载下来。有一种谈法是,史以记往,志以开来,对承前启后很有好处。我国历史上精明的官吏,对编史修志都很重视。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每到一地,首先要设法找地方志来看,了解本地历史沿革,物产人物,风土人情。总之,地方志是一种地区性的有广泛用途的“百科全书”。把编写新地方志这件事办好了,不仅可以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而且还可以为子孙留下一份胜于前人的有价值的精神遗产。编修地方志,如借用曹丕的话,也可以说是“不朽之盛事,经国大业”,不是雕虫小技,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研究编修地方志列为一个项目,我们应从完成国家计划的高度上去认识和对待这项工作。关于如何编修我区地方志的问题,王铎同志作了一个全面的讲话,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我想强调的有两点:一是关于指导思想问题。编修新地方志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支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观察和认识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指导思想,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同志们在修志当中首先应当弄清这个问题。二是关于加强领导问题。这是修志工作开展得好与不好的关键问题。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方志编修工作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要首先解决好各地区各部门对编修地方志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解决好有关基本原则、方针政策的认识。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制订规划,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都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工作抓起来,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这样我们就一定能较快较好地完成这一光荣任务。此外,对编修新地方志的经费和专职人员的政治福利待遇、工作条件及他实际问题,各地政府应妥善解决。参照在洛阳召开的《中国地方志规划会议》精神,专职修志工作人员可按社会科学部门有关规定评定职称,按科研人员给予应有的福利待遇。同志们,编纂内蒙古的新地方志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巨大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积极努力,艰苦奋斗,通力协作,把内蒙古的地方志修好。让我们在党的十二大和六届人大精神指引下,为开创修志工作的新局面,为修好全区的新地方志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