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生物学研究所原研究员
赵振东(1966年10月28日—2020年9月17日),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河北省武邑县人,病原生物学和感染免疫学研究专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新冠疫苗研发专班技术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科技处长,“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副教授。
人物生平
1985年至1990年,河北医科大学学士。
1990年至1992年,石家庄地区卫生防疫站医师。
1992年至1995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硕士。
1995年至199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攻读医学博士,主要从事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
1998年至2002年,在美国克利夫兰诊所Lerner研究所免疫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免疫信号转导。
2002年至2008年,任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T细胞生物学和树突细胞的分化成熟研究。
2008年起,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科技处长、“协和学者”特聘教授。。
2020年9月16日晚上8时,在长沙参加完相关学术会议返京途中,因连续工作、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疾病。
2020年9月17日凌晨,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53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赵振东团队揭示了丙型肝炎病毒诱导细胞自噬效应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评估新冠疫苗生产车间风险,提出风险点及防范建议;完成了国药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公司的生物安全联合评估;对接种瓶进行螺旋式改良、对反应罐连接器进行标识等建议已被企业采纳,帮助企业明晰操作技术规范,为新冠疫苗的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身了《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编制工作,他提出的多项菌毒种保存等风险防控关键项被写入相关章节。
2019年4月18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赵振东研究员受邀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B102室做了题为”肠道病毒71型抑制ERAD并挟持p97促进自身复制”的学术报告。赵振东在报告中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针对病毒相关传染病免疫学相关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病原体的天然免疫逃逸与蛋白质质量控制,autophagy和ERAD、T细胞的多肽/蛋白识别机制、溶瘤病毒和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等。
截至2020年12月,赵振东先后担任中国十二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功能性治愈”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参与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截至2020年12月,赵振东先后在《Plos Pathogens》《Autophagy》《J Virology》《J Immunology》等国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人才培养
截至2020年9月,赵振东生前为中国在感染免疫学领域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及博士后,当中有不少已成为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和业务骨干。
赵振东非常重视科研创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去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独立科研的能力。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赵振东生前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技术组组长。
家庭亲属
赵振东的妻子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
人物评价
赵振东其实就是一个为科研而生的普通人。他热爱研究,这种热爱到了痴迷的地步。(妻子、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评)
赵振东同志潜心科研,是一名率真的学者,也是一名不计个人名利、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心无旁骛、具有学者风骨的科学家。从2003年非典、2009年H1N1流感,到2014年援助非洲埃博拉疫情,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直至因公逝世,他都冲在一线,勇担社会责任、国家使命与民族大义。这种舍生取义的品格正是百年协和精神的传承,值得院校、学界更多科研工作者效仿、全社会珍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评)
赵振东身上的率真珍贵的品格,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医学界、科学界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学习和效仿的;他为推进中国疫苗研发和紧急使用做了大量工作和基础贡献。(红星新闻评)
赵振东同志胸怀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不计个人得失,治学唯实求真,勇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评)
赵振东为推进中国疫苗研发和紧急使用做了大量工作和基础贡献。(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海鹰)
新冠疫情暴发期间,赵振东潜心致力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生产,被誉为“新冠疫苗守护者”。(中国网评)
他叫赵振东,被称为“新冠疫苗守护者”。他为推进中国疫苗研发生产和紧急使用做了大量工作。(央视新闻评)
赵振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无私奉献,在感染免疫领域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7:0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