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智,男,1958年8月出生,河北昌黎人,中共党员,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个人生活
1958年,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赵文智出生在河北省昌黎县刘台庄镇小滩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上面有3个哥哥、两个姐姐。
他的童年身处在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贫穷伴随了整个孩童时代。
正是艰苦的生活教会了他如何自立,让他面对人生逆境时不沉沦,积极奋进,面对顺境时不忘乎所以,保持谦逊。
小学期间,他的成绩平平,而且比较调皮,爱惹是生非。等升入初中后,完全改变了,他的初中岁月,是一个学霸的岁月,成绩始终保持年级前三。
1974年末,初中毕业后,他被分到工委办的荒佃庄中学读高中。那时上大学都是靠推荐,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1976年,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担任了小滩南大队民兵连的副连长,次年,入小滩中学做民办教师。
1977年下半年,复习高考,年底进行了高考。
1978年3月初,他去西北大学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4年大学生活从来没有去过舞场,没有看过电影。每天早上6点多准时起床跑步,然后有课就去上课,没有课就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晚上11点半之前很少回宿舍。他在大学8个学期课程考完,所有必考课程成绩都在90分以上。
他的大学全靠助学金支撑走过来。从每个月的18.5元涨到后来的23元。而这些钱,不仅是他日常生活的全部,还要省下学期末回家的往返路费。所以,每天早饭只喝玉米糊糊粥,中午主食加一份菜汤,晚上就是稀饭和主食,能吃肉菜的机会少得可怜。
他这个人有个毛病,问题不弄明白,心里不踏实。对问题的答案心里没谱时,不轻易乱下结论,要么自我思考,要么求助老师,直至搞明白。这样一来,容易给人造成心无主见、患得患失的印象。
大学临近毕业时,他感染了肺结核,心情十分低落,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几近迷失方向,决定不考研了。
最后在其他人的帮助下,他还是成功考研了。
赵文智读研究生时被调剂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张传淦老师,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研究生的时候他的结核病已控制住,学习的热情又回到了从前。从此开启了他一生不变的石油地质相关的工作。
做好自己,就是把自己可以驾驭的一切事情努力做到最好,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只有这样,机会来时,才不错失。当然,我们做事更多的是展示自己能力,而不应该定位在索取的位置。如果做事只为了回报,也会陷入有付出而无回报时的苦恼之中。
其实,人生就如同一场接力赛,只要你跑好每一棒,你的成绩才会好,人生的终点才会闪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赵文智从事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技术研究与勘探实践。先后协助前辈具体参与和作为负责人具体主持科学探索井与风险勘探工程长达20余年;2001—2011担任两届国家“973”天然气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一五”以来一直担任国家油气重大专项05004项目负责人。完成十余项国家级和部级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研究提出的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有机质“接力成气”、岩性油气藏大面积成藏和中低丰度天然气大型化成藏理论以及叠合含油气盆地“多勘探黄金带”等新认识,推动在多个前人尚少涉足勘探的新领域实现突破,发现多个大型油气田,引领了中国陆上油气勘探重点领域的转变,推动油气发现储量较大幅度增长。
1、赵文智,买光荣,杨朝世.吐孜托依拉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找油前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9(01):9-17.
2、Jin X H , Wang W Z , Zhao R R .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nsity of dopamine-1 receptors in membranes from different arteries using [3H]SCH23390 binding[J]. 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995, 17(7):455-461.
3、赵文智,许大丰,张朝军,张研.库车坳陷构造变形层序划分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J].石油学报,1998(03):13-17+4.
4、池英柳,赵文智.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带的形成与分布[J].勘探家,2000(01):9-16+5.
5、赵文智,何登发,池英柳,雷振宇,瞿辉.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J].石油学报,2001(01):6-13+8.
6、张庆春,赵文智.论含油气系统的复杂性及其研究方法——兼论含油气系统综合模拟的科学思维和发展方向[J].石油学报,2003(06):1-6.
7、赵文智,毕海滨.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之差异[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03):125-129.
8、赵文智,李建忠,王永祥,毕海滨.SEC标准确定证实储量边界的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06):754-758.
9、He Z , Zhao W , Chang X .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lant community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using semivariance analysis[J]. Landscape Ecology, 2007, 22(1):95-104.
10、赵文智,汪泽成,王红军,王兆云.中国中、低丰度大油气田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06):641-650.
11、赵文智,王红军,徐春春,卞从胜,汪泽成,高晓辉.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02):146-157.
12、Zhao W , Wang Z , Wang H , et al.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atural gas relaying generation model from organic matter[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1, 38(2):129-135.
13、Wenzhi Z . Large-scal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ree large onshore cratonic basins in China[J]. Acta Petrolei Sinica, 2012, 79(23):195–198.
14、Wang S , Zhao W , Liu X , et 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Cu6Sn5-modified Sn anode with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 Li-ion cell[J]. Rsc Advances, 2013, 3(40):18339.
15、赵文智,胡素云,刘伟,王铜山,李永新.再论中国陆上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4,34(04):1-9.
16、Kang J , Zhao W , Zhao M , et al. The type, position and age effect on the cutting reproduc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and its rooting mechanism in the Qilian Mountains[J]. 林业研究:英文版, 2015, 026(004):993-1002.
17、Zhao W , Li J , Yang T , et al. Geological difference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marine shale gases in South China[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 43(4):547-559.
18、陈胜,赵文智,欧阳永林,曾庆才,杨青,侯华星,盖少华,包世海,李新豫,张连群,常鑫.利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识别页岩气储层甜点——以四川盆地长宁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7,37(05):20-30.
19、赵文智,胡素云,汪泽成,张水昌,王铜山.中国元古界—寒武系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地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5(01):1-13.
20、赵文智,沈安江,乔占峰,潘立银,胡安平,张杰.白云岩成因类型、识别特征及储集空间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5(06):923-935.
……
2004年07月,赵文智在山东青岛召开的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高效天然气藏形成机理及在库车坳陷(含乌什凹陷)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论文主要介绍库车坳陷(含乌什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面积2.697×104k㎡,沉积岩最大厚度达12000m等内容。
2006年09月,赵文智在山东青岛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上,发表两篇论文“四川盆地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高效气藏形成之我见—探讨成藏三要素耦合作用对高效气藏形成的控制”和“分散可溶有机质生气潜力与晚期成藏特征”,论文主要简述能量场环境、成藏作用过程以及地质要素构成油气藏形成的三大要素的知识和中国叠合盆地的特殊性出发开展了高-过成熟区生烃潜力评价的研究。
2008年10月,赵文智在山东青岛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上,发表论文“中国石油地球物理技术发展趋势”,论文主要讲述了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石油提出了在“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期间组织四项工程等内容。
1995年07月—2005年12月,油气钻探目标评价与决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2001年03月—2003年07月,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2002年04月—2006年08月,中国天然气高效成藏与有效识别的基础理论研究。
2002年10月—2005年10月,中国老油气区精细深化勘探方法技术与实效。
2003年01月—2005年10月,油气勘探领域评价优选与勘探对策研究。
1、岩性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
组织岩性油气藏成藏理论与评价技术研究,关注沉积盆地凹陷区油气大面积成藏问题,提出中低
丰度岩性油气藏大面积成藏新理论,推动油气勘探从以往侧重于构造高部位扩展到广大凹陷区,规模拓展了勘探范围,从而推动在前人认为油气成藏条件较差的地区规模发现了油气储量。
赵文智院士长期研究中国坳陷型沉积盆地平缓向斜区油气成藏问题,在研究了松辽等盆地向斜区一些出油点的石油地质条件以后,于1997年至2000年间,陆续提出了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和勘探要跳出“二级构造带”、实现凹陷整体勘探的理念。这些认识观在中国石油公司级会议上介绍后,被相关油田采纳,为推动鄂尔多斯、松辽和四川盆地凹陷区油气勘探发现规模储量做出重要贡献。2002年起作为第一副项目长,赵文智院士组织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项目研究,重点研究了坳陷型含油气盆地凹陷区油气大面积成藏问题。首次提出开放型坳陷湖盆沉积,在某些阶段,河流和三角洲等牵引流成因砂体可以在湖盆中心区大规模发育,形成烃源岩和储集体“三明治”式大规模间互组合的新认识,突破了以往认识局限,为在前人认为勘探找油气前景很差的地区开展勘探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推动在向斜区大规模发现油气储量做出建设性贡献。与此同时,研究还论证了平缓凹陷区油气成藏的机理,从理论上肯定凹陷区可以有油气大规模成藏,进一步坚定了在凹陷区勘探找油气的信心。他还组织开发了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与圈闭两个层次评价的关键技术,并推动在中国石油多家油气田工业化应用,推动了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
2、有机质“接力成气”理论
赵文智院士长期研究中国热演化高、过成熟地区天然气成藏与勘探的理论问题,提出有机质“接力成气”理论。此项理论推动在前人认为无价值勘探的层系开展找气工作,为指导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发现规模储量做出贡献。
赵文智院士从2001年起担任国家“973”天然气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滞留于烃源岩中的分散液态烃的生气与成藏问题,他亲自设计并组织完成了一系列生、排烃动力学模拟实验,重点研究了烃源岩中滞留分散液态烃的数量、成气时机、成藏潜力与鉴别等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分散液态烃在热演化高、过成熟期(Ro:1.6%~3.2%)仍然可以大量形成天然气并规模形成天然气藏的新理论,为在热演化高、过成熟层系坚持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现今热演化程度已经达到高、过成熟状态(Ro:3.0%~4.0%),按照以往的理论认识,已经不具备勘探找气的价值。有机质“接力成气”理论提出以后,坚定了在古生界勘探发现天然气的信心,推动加大了勘探力度,已经在轮古东和塔中I号坡折带等地区探明和控制了一批天然气地质储量,为加快中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侏罗系油气成藏理论
赵文智院士长期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系油气成藏问题。以吐鲁番-哈密盆地为突破口,推动发现了鄯善油田,进一步研究又提出有利勘探区带,推动侏罗系成为中国陆上最现实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领域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系曾开展过较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工作,但未获重大发现。此后的一个时期,一些专家认为侏罗系找油气前景不理想,随后20余年勘探几近停滞。在老一辈地质学家的指导和带领下,赵文智院士从1986年开始研究吐哈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与分布问题。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工作的基础上,他编写了第一口科学探索井——台参1井钻前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报告,论证了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评价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1987年建议台北构造作为科学探索井钻探的首选目标,并在台参1井钻探期间作为驻井地质总监之一,为该井获得新发现做出了直接贡献。1989年台参1井在侏罗系获得日产25.9立方米工业油流,发现了鄯善油田,证明侏罗系是一个可以发现大油气田的重要勘探领域。此后赵文智院士将研究扩大至整个西北地区,1994年,他研究提出“侏罗系原始富煤湖沼沉积,被埋藏至成熟状态并受到适度挤压的区域,有利于形成油气藏”的新认识,并据研究提出六大有利勘探区带,已被油气勘探新发现所证实。
4、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理论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理论是赵文智院士及研究小组于200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它是“源控论”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的发展,它对深化和扩大油气勘探领域的意义在于可使油气勘探跳出二级构造带范围,实现“满凹勘探”。阐述了富油气凹陷和“满凹含油”的基本概念。以松辽等陆相盆地实例论述了“满凹含油”的形成条件是盆地中的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砂泥岩频繁交互、热演化适度以及生烃量和聚集量大。所形成的岩性一地层油气藏主要受三个“面”(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断层面)的控制,油气主要分布于五个“带”(有利沉积相带、岩性或地层尖灭带、古地形坡折带、裂缝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指出应坚持满凹勘探,重点寻找“甜点”油气藏。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赵文智院士始终坚持使用自己和研究团队取得的创新成果,在勘探程度较低的新领域和地区推动油气勘探发展,提出的创新理论发现数个大油气田做出贡献。他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油气资源评价与战略研究、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分布与含油气系统研究等领域具有较高造诣。(《中国石油石化》评)
赵文智长期从事油气成藏理论技术研究与勘探实践,在岩性地层油气藏,高过成熟海相油气藏、含油气系统评价,油气战略等领域有实践见解。他研究提出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有机质“接力成气”等创新理论。在推动油气勘探从局部有限范围向凹陷区,从传统“液态窗”向叠合盆地“多黄金带”拓展中做出重要贡献,引领了中国油气勘探领域的转变,推动在鄂尔多斯、吐哈、塔里木、四川、松辽盆地发现油气储量数十亿吨。(长江大学评)
人物生平
1958年8月19日,赵文智出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1978年02月—1982年01月,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02月—1984年09月,就读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4年09月—1991年10月,在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
1992年11月—1996年10月,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工作,任室主任/副所长。
1996年03月—1997年01月,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工作,任所长。
1997年02月—2006年09月,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任副院长(期间,1999年09月—2003年07月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就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6年10月—2008年09月,在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任院长。
2008年09月—2013年07月,在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工作,任副总经理、党委书记。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08月—2019年11月,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任院长、党委书记。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