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续生于1920年。受父亲
赵满瑞影响,他自幼学习古文、书法和绘画,经常出入古庙寺观,临摹
壁画,并师从
陈懒云、范育勤、薛迟云等先生学习
国画,奠定了扎实的绘画基础,时人称他与
罗雪樵等人为省城“四大才子”。同样是受父亲影响,他从十来岁开始就学唱戏,并帮助父亲刻制
皮影戏人物道具。后又师从秦腔名师
刘毓中、金页子等人学唱秦腔,成为一个既能唱皮影戏又能唱秦腔同时擅长书法、绘画、刻艺,是一位技艺高超的
多面手艺术家。
解放后,1952年,宁夏省文联为了发展新的皮影戏,邀请
赵满瑞带着他的儿子赵文续,到文联去刻制新皮影。经过父子俩的共同努力和几年辛苦制作,刻制成了现代戏全箱,主要有《白毛女》、《穷人恨》、《王贵与李香香》、《二兰记》、《儿女们自己的事》、《阎王债》等。后来,宁夏将他们刻制的皮影向中央文化部推荐,在北京展览后被中央美术馆收藏。
赵满瑞父子成了宁夏历史上第一个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的民间艺术家。
1957年,
赵满瑞、赵文续父子的皮影戏被选拔参加西北会演,父子二人被授予优秀民间艺人称号。
正当他为振兴祖国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时候,一场“
文化大革命”将一切民间的文化艺术几乎摧残殆尽。恶梦醒来,赵文续已近花甲,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唱是不行了,就拿起笔来写、画。他凭着自己的记忆和采访得来的资料撰写了大量的民间戏曲曲牌注释材料,为《中国民间舞蹈集成·银川卷》中的《花篮舞》、《荷花舞》、《耍狮子》、《跑旱船》等绘制了数十幅人物、服饰图案,使这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用文图的形式永久保留下来。
从清朝到民国初年,宁夏为甘肃省一府。宁夏府城(今银川老城)当时的面貌如何,今人已不甚了解,但赵文续一提起老银川的旧闻掌故却如数家珍,被人誉为银川的“活档案”。他决心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有关文献资料,用传统工笔画的技法,把老银川城的景物、建筑以及市民的生活情景再现出来,供今人观赏和研究。
从1989年8月至1992年10月,他用了3年多时间,一笔一画独自完成了《宁夏府城图》南半部的绘制。他说,我虽然已是70多岁的人,就是拼着老命,也要把这项任务圆满完成,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给世人留下遗憾。他请来弟子帮忙,自己带病坚持工作,师徒二人又用了三年多时间,才完成府城图中部的绘制。最后,改由赵老构图,弟子及银川市美术馆专业人员协助,再用三年多时间,最后完成了府城图北半部的绘制。至此,前后历时十年,《宁夏府城图》终于大功告成,在199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呈现在观众面前。
《宁夏府城图》是赵文续先生倾注了大量心血绘制的巨幅画作,长达40.9米,以生动逼真的画面,再现了当年宁夏府城的真实景观与市井风情。全图绘制了士、农、工、商等各色人物2000余众,城郭门阙、寺庙宫观、官邸民宅、亭台楼阁、店铺作坊、假山湖泊等景物500多处。城中有名的敬义泰商号、同福居饭馆、德泰永药铺、承天寺塔、山西会馆、马家客栈、梁记烟坊等等,尽显画上。街面上屋舍俨然,绿树织荫,商贩在招揽生意,农夫在叫卖瓜菜,“张芝麻”铁匠铺锤声丁当、火星迸溅,红男绿女穿行在大街小巷,好一幅府城闹市的繁华景象!
《宁夏府城图》在银川玉皇阁上一经展出,参观的人便络绎不绝。观众称赞,府城图是今人了解宁夏,研究宁夏历史、风俗民情以及银川城市变迁的重要文献。有人说,它填补了宁夏民间文艺的空白,给人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生动、珍贵的历史资料。还有人说,它的艺术价值可以与北宋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