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东,1997年毕业于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同年起先后任教于
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2019年结业于文化与旅游部“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修班”,研修国家重大题材主题性美术创作。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油画学会副会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赵晓东的创作在题材范围上,长期以来一直围绕着最普通的底层人群来做文章,用自己特定的方法去呈现这类群体的喜怒与哀愁,以及性情上麻木与惰性。从这一点上看,晓东的创作观念是
现实主义的,至少他对他们的摄取说明了他在审美上的选择,即更喜欢那些质朴、真实、可信的对象,哪怕这些形象丑陋而粗粝,也不愿让矫饰的、唯美的、温情的一类角色进入。而油画语言中更加注重笔触,肌理和块面的表现性,将一般的视觉习惯进行改变,强化各部分形体的力向和节奏,使其具有运动感和扩张感。色彩上则力求各色相之间的差异感和色度的饱和感。这些都构成了他的作品大的特性和面貌,让人很快的被画面中的清新、痛快及酣畅所打动。然而晓东油画的这种外貌中却又蕴含了另一面,即洒脱和强劲中的节制,这也许是他长期以来
学院主义的涵养所至。我们在细致品味时不难从那些强烈的肌理和笔触中仍然可以见出画者在和谐和平衡上的努力,这种有节制的表现性正体现了晓东在绘画张力的强弱把握上的分寸感,也才使观画者不至为单向度的强劲而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在他的画中才感受到了各形状力向的平衡,书写式的节奏感以及互补色的并置,还有对边线、轮廓的适度修饰。
庞茂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文联副主席、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
赵晓东出生于70年代,天生敏感于对形象的深度呈现,在造型观念上他属于那种更倾向于对视觉进行心理强化一类,也就是按自己理解方式对客观对象进行改变和修正,喜欢有力度感的笔触与块状,用以形成画面基本结构和组合程式,兴许更能强调形体与物象的坚实感与份量感。记得少年时代的晓东就有了这种趋向,无论是静物素描或是风景写生中都显现出他对于形体的这一概括方式。而在后来成熟的过程中,晓东更将这种方法进行强化与拓展,达到了语言上的主动和纯熟!
赵晓东画农民工,的确很有西南艺术师承的传统,四川美院八十年代的乡土绘画就源自对底层的人文关怀。为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赵晓东在画面上常常压低视点使对象显得更高大,这种久违的英雄化构图,在今天的艺术语境中反而显得很有个性。其实赵晓东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描绘农民工的劳动场面和生存境遇,而是致力于用形体塑造、色彩感受和有力的笔触肌理,去揭示下层劳动者的精神状态;不是以悲苦的面容、褴褛的衣衫、疲惫的劳作来博取廉价的同情,而是呈现自在、自为同时也就是自生自灭的自我生存,通过呈现而记录在案。正如
库尔贝所说的那样,记录普通和平凡,就是记录历史并揭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