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军,三星
火炬手赵晓军是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水立方”的中方总设计师。由他主导设计的“水立方”,达到了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在“好运北京”测试赛中更得到一致好评,被誉为承载北京奥运的智慧与激情,见证北京奥运历史的标志。“水立方”外层由数千个“水分子”拼构而成,呈现出一种美轮美奂的水蓝色,在夜色的衬托下,“水立方”更显得流光溢彩、灵透纯粹。
火炬设计师
奥运会火炬在海南三亚传递 火炬手水立方设计师赵晓军
人物事迹
在“好运北京”测试赛中,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美妙外观和极具人性化的内部设计得到了各国运动员的一致好评。正如赵晓军所说,“水立方”在10个入围方案中最终脱颖而出,归功于巧妙的设计和创新的理念。而“水立方”的如期竣工,不仅见证了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进程,更记录了中国人在建筑技术和科技领域的不懈追求与雄厚实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场馆不仅服务奥运,还能服务市民,并作为一种符号永远地传承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奥运梦想与光荣。
成为火炬手
从设计师到火炬手,完成身份转换的同时赵晓军也实现了自己参与奥运的梦想, “北京奥运给了我很多很珍贵的美好记忆。 ”赵晓军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表示,“能够为奥运会亲手设计比赛场馆,是对我事业的最大肯定。而作为一名普通的奥运火炬手亲手点燃火炬,传递火炬,在激动之余,又感觉到压力。奥运圣火将一直敦促我,为国家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房子”。其实在刚得知自己获得奥运火炬手提名的时候,赵晓军曾表示希望持圣火跑过“水立方”。 而现在被安排在三亚接力, 他却觉得更加荣幸。“三亚是内地传递的第一站,能在这里传递火炬,我真的非常激动。另一方面,这样的荣誉也让我深切感受到肩负的使命。”
为了完成这样一个神圣的使命,赵晓军一直在坚持体育锻炼。“我发觉自己今天的状态很好。”赵晓军笑着说:“我跑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当好一名火炬手,完成我的使命。然后我才能尽情地享受举着火炬奔跑的美妙感觉。我做到了。”就这样,在热情的掌声中,高举火炬的赵晓军跑完了人生中最为精彩的200米。
公众评价
他用心想像出“水立方”神秘温婉的气质;他用智慧雕饰出“水立方”纷繁自由的结构;他用手描绘出“水立方”简洁纯净的造型;他用勇气塑造出百年奥运建筑史上的经典。赵小钧,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水立方”的中方总设计师,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着身边竭力寻求突破、勇往直前的人。
火炬手感言
赵晓军表示,当火炬手有着难以形容的幸福感。赵晓军非常平易近人,他还把自己的宝贝作品“水立方”的胸章发给在场记者。从设计师到火炬手,赵晓军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他说:“这两种身份并没有什么不同。就像运动员和观众的关系一样,都是奥运的支持者。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既能为奥运会设计场馆,又能参加奥运火炬传递,这些经历都是我一生中珍贵的记忆。”
而赵晓军为了跑好自己的路程,居然用一年时间减掉了45斤的体重。他表示:“我要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把奥运精神带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顺利完成火炬传递,并把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畅谈水立方
像一个水灵灵方盒子的游泳中心的构思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和房屋营造中,中国人喜欢以方形作为基本布局。而且,方形既能满足多功能的要求,造型和色彩又避免与国家体育场形成强烈对比,达到简洁即是完美的境界。“水立方”最有特色的是它的结构立面:三维空间像泡沫一样的水分子结构,使建筑具有充满水的流动感的独特视觉效果,体现出神秘美。
“洋设计风”刮进中国,有人把新的建筑理念,或一些新潮、另类甚至有些“怪异”的建筑,称洋设计师的作品是“怪房子”或是“七扭八歪”的建筑,比如说新央视大楼的设计。对此,作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中方设计者和投资方之一的青年建筑师赵晓军认为,对于那些说法我是完全不赞同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去批评洋设计理念。
赵晓军还说,这些年与国外设计单位合作,民族主义会发挥强大作用,我们应该看得超前一些,开放一些,与外方设计人员合作,不要带有民族情绪。
对于“水立方”赵晓军谈到,这个项目也有外方设计单位参与,外方设计师的设计空间、新理念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我们不应该有对抗情绪,争斗或者不合作都是不可取的。合作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当然,与国际设计师相比我们的水平仍然有差距,原因有两点:首先是背景问题,国外对建筑及景观的重视比中国早得多,另外,建筑思想仍然过于传统化,大学建筑教育思想仍然只凭借一张平面图就可评价作品的好坏。其次是设计行业现状的问题,与技术含量有关。国外一个设计师有三四个人配合工作,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模型作参照物,在人员配备和技术力量上投入很大,条件优越;而国内由于设计费的原因要做到这一点还很困难。
赵晓军还谈到,有一个外国设计师对我说:“我来到中国从事建筑设计行业已经好几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中国设计公司是诚心帮助我们的,我感到很遗憾。”像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屡见不鲜,国外合作者认为与中国人打交道很难,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人说:“中国已成为洋设计师的试验场”,我不这样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增强了国际上的经济往来,国外的先进思想与高科技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建筑市场也不例外,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能与国际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合作是我们学习的机遇,我们将在公平的竞争中迅速成长起来。
对于未来的准设计师们我的感受颇多,尽管他们看见“鸟巢”、“巨蛋”、“水立方”就开始模仿,但他们的设计理念很大胆,可塑性很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国内设计师与国外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