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故居
安庆市迎江区境内建筑物
赵朴初故居,又名世太史第,建于明万历年间,初为明万历年间刑部给事中刘尚志私宅,明崇9年(1632年),刘尚志之子刘若宰高中文科状元,辞官返乡另立状元府,宅舍他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曾国藩设外江粮台于此。同治三年(1864)为赵畇购置重建,因其父赵文楷、子赵继元及孙赵曾重均系翰林,故名“世太史第”,又称“四代翰林第”。光绪三十三年(1907),赵畇曾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诞生于此。
历史变革
始建于明万历年,清代续修续建。初为明刑部给事中刘尚志私宅,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的赵畇购得,始为赵氏府第。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又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赵畇曾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诞生于此。
抗战时期,世太史第被日军强占,为日宪兵据点,遭巨大损毁。2001年开始全面修葺,2013年10月竣工。修葺后的世太史第,占地面积4463平方米,七进五院一园一场。主体建筑分东轴线四进、西轴线三进,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各进之间以天井承接。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结构规整。清水勾缝外墙、白粉内墙、小青瓦、连绵起伏的马头墙、精致的雕花格扇窗,使宅第显得十分清新淡雅。后花园由六角亭、荷花池、假山、碑廊、园艺等组成,似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古建筑群西北部。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的世太史第,有着浓郁的皖江地域古建筑特色,彰显着皖江人既开放包容又深沉内秀的精神品相,是安庆市保存较好,面积最大的一组明清皖派古建筑群。
故居结构
世太史第南面建有642平方米的花岗石铺地广场。该建筑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为三开间外,各进均为五开间,面阔约20米,沿南北走向两条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该宅西北部建有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后花园,配以小桥、瀑布、六角亭、古树、荷花池,生趣盎然。园内西侧建有31.9米长碑廊,镶嵌11块赵朴初先生书法作品碑刻。
东一进为门厅,外墙磨砖对缝,嵌大型“五蝠捧寿”图案砖雕。门楣上镶阳刻楷书横匾“世太史第”,两侧楹联“江山如画”、“物我同春”。东二进与东一进以东西侧回廊相连接。前檐柱上方置凤形斜撑,造型优美,柱础亦精雕细琢。东三进,两层,上为阁楼,下层两侧建有厢房,配以雕花格扇门窗。穿过最后一道隔断清水山墙进门即进入东四进。该进为上下两层,两侧边楼与前进隔断相衔接,墙内为一坡水回廊。东西侧与主楼相连为骑楼。主楼明间下层为平棊顶,地面铺青灰色磨面方砖,此进梁柱用材粗大,格扇门窗亦造型别致。西一进与东一进、西二进与东三进建成时间、建筑面积、结构布局、工艺制作、使用功能基本相似。西三进建成时间明显比东四进晚。
世太史第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七进五院一园一场,布局规整,结构合理,气势恢宏。整体布局为深宅大院,综合性功能齐全。在功能区域处理上,利用东三、东四、西三隔断墙封闭大门,又灵活地使各进自成独立庭院。建筑结构上,七进主体建筑有三进采用了望板直接铺在桁条上,取代原有椽子中间环节,合理地减少了制作安装工序和结构衔接点,形成皖西南地域古建筑的一大特色。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06年世太史第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故居介绍.赵朴初故居.
赵朴初故居.安徽省文物局.
赵朴初故居.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7 08:50
目录
概述
历史变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