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伟
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赵永伟,男,汉族,1965年出生,河北人。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武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生在梨园世家,12岁考入哈尔滨市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市京剧团。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大专班。1990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工作。曾先后得到京剧名家高小楼、高亚樵、黄云鹏王金璐张云溪张春华等诸位先生的教诲,代表剧目有《长坂坡· 汉津口》《挑滑车》。
演出剧目
代表剧目有《长坂坡· 汉津口》《挑滑车》《三打祝家庄 》《战濮阳》《螺丝峪》《连环套》《螺蛳峪》《大闹天宫》《平贵别窑》《林冲夜奔》《恶虎村》及新编剧目《魂断巴丘》《劈山救母》等。
所获荣誉
1987年被评为哈尔滨市最佳青年演员,不久又以一出《挑滑车》夺得黑龙江省艺术节中青年京剧表演比赛一等奖。
1993年,在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汇演中获优秀表演奖,并以《探庄》和《魂断巴丘》两折戏荣获京剧“梅兰芳金奖”。
1999年文化部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0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及文化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
艺术特点
他功底深厚扎实,扮相威武英俊,且能博采众长,充分展示京剧武生的美、帅、冲、脆、稳、准、狠、险等特点。同时,在每出戏里,既有高难度的技巧,又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使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中央电视台曾为其拍摄了介绍其舞台与生活的专题片。
人物轶事
京剧让日本观众流泪
只可惜每年演出太少让赵永伟深感苦闷,排练了《战马超》等戏却无法上演,像他这样不可多得的武生演员也只好远走他乡——日本。“之所以选择去日本,是觉得其文化与中国很接近,而且那儿有京剧的基础。”赵永伟表示。
2004年赴日旅居之后,赵永伟一直潜心研习歌舞伎等日本传统艺术,但他不敢荒废本业,练功不辍。  2005年1月15日,为庆祝町村的合并,在原长坂町町长小泽澄夫的倡议下,在日学习的赵永伟被邀请与日本的京剧票友们联袂演出中国的传统京剧《长坂坡·汉津口》。当时正是三九隆冬时节,日本北杜市大雪纷飞,寒气逼人。然而,在长坂社民馆内却座无虚席——除了爱好京剧的当地人们,还有从东京等地远道赶来的人们。一些没有票的观众,开演前在门口等退票,直到剧终还候在会馆门口,为的是一睹演员的风采,以弥补没有看上演出的遗憾。
京剧《长坂坡·汉津口》演绎的是中国传统剧目《三国志》中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三国志》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因此,当赵永伟饰演的赵云与糜夫人演到刀光剑影的两军阵中,糜夫人为保幼主向赵云托孤阿斗后自己投井而死时,战火中犹存的亲情深深感染了异国的观众,台下北杜市市长流泪了,市民们也看得流泪了。
演出结束后,意犹未尽的人们还在谈论着这场来自中国的京剧。赵永伟一人先后饰演赵云和关羽的“一赶二”的过硬功力,令观众赞叹不已,更让日本观众感叹的是,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古代连打仗都有“来将通名”的规则,而不是背后打你一枪,由此可见中国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背景。这也正是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和理解的一个窗口。赵永伟的夫人、现供职于日本外务省的清水留美小姐,自10多年前开始和夫君的“马拉松之恋”后,便与原先素昧平生的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其一家人都成了“京剧迷”。
东瀛土地 传递薪火
为了让京剧艺术在东瀛土地上更好地传递薪火,赵永伟在日本对青少年做过调查,当问及对日本传统戏剧的感觉时,95%的青少年回答说:我还年轻,没有学习,还不太懂,但我会去接触了解;反观他在北京问及青少年对京剧的看法,得到的答案多是看不懂、很落伍或是太慢、看不下去等,他颇有感触:“日本孩子对传统文化不会随意评价或否定,两国孩子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该反思一下,至少应该给孩子一个了解京剧的机会。”
在日本,他给学生讲座,教给他们京剧的化妆、服装、表演等知识。“京剧不需要太多道具布景,基本是凭演员的动作、手势和有限的道具表现。比如,演员常借助手中的扇子做出各种动作、姿态表现思想感情。“文扇胸、武扇肚、僧扇袖、道扇领”,再比如,开门、关门是凭演员的动作和手势,这是无声的语言,让京剧形成一种程式,这是西方戏剧所没有的东西。”
京剧推介不能削足适履
在日本,很多华人是在看到外国朋友很喜欢京剧后,才发现“京剧原来这么好看”,“身在异国,看到自己祖国的文化受到认同,我心里就会有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而会更努力把这门艺术研究透彻。”谈到戏改,赵永伟叹气:京剧是怎么好怎么改,而不是怎么改怎么好。日本歌舞伎的表演节奏保留了缓慢舒展的风格,而京剧却在一次次所谓符合人们现代审美需求的创新改革中越变越快,使京剧原有的张弛有度的风格、节奏受到了影响,品味京剧时感觉也有所减退。传统戏不能为了迎合观众而改变,必须引导观众提升审美能力,而不能因为不懂而去改变它或者绕过它,否则最终就会丢掉它。
向海外推介京剧时,赵永伟也看到了不和谐的音符。有些人为了商业利益,令京剧削足适履,使得很多海外观众误认为京剧就是功夫,就是以猴戏为主的动物打斗的杂耍,不是以演人物为主的有情节的戏剧。加之,国内外一些不顾演出质量拼凑的草台班的廉价倾销,比如为了节约成本,把80人的演出缩减为30人,严重损坏了演出阵容的齐整和演出的高质量,败坏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声誉。“文化部应该做出规定,不够质量的京剧不能走出去,因为人家看的是中国的形象,如果把不好的东西带出去,会对国家的声誉起到副作用。”
回马亮相 一声叹息
扶桑东渡习古艺,戊子新春撼菊坛。新年伊始,赵永伟重返首都舞台,一位外地戏迷专程来京看了他的《三打祝家庄》,“跑这一趟,结果是让我满意的。短打戏藏拙不易,他能保持这样的状态,就说明他在远离京剧的异国,并未扔下他的专业,这点就足够令人尊敬”。5月9日,赵永伟又担纲重排10年未演的经典武戏《三盗令》。京剧界武丑、武生演员储备不够,演武戏时凑不够一台戏所需的全部行当,这是个难度。为了有机会演出这部戏,赵永伟曾拜武生前辈张云溪为师,为了这部戏,他积累了远不止15年。有观众忍不住一声叹息:从1980年看张云溪景荣庆张春华等前辈在北京上演《三盗令》的录像,到2008年,算来也有20余载,不知它日何时再演。“这种感觉就像你养一个孩子突然丢掉了,演完后卸妆时,我那种感觉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演。”赵永伟的表情很凝重,“乐队、武打,一个班底刚磨合到一定程度,突然就散了,这种感觉真的是说不出的痛苦。我们没有一部能演上一年的戏,就连演一个月都很困难。百老汇的《猫》《西区故事》等经典剧目演了多少年了,仍然是长演不衰,艺术生产也应该遵循它自然的规律”。一位戏迷表示:“我10多年前就喜欢赵老师,可是后来他去了日本,他回来了。我买了2080元这个抵我一个月工资的票,因为看他一定要最贵的、最近的座儿,我想尽我所能表达我对他的舞台的呼唤。如今,赵永伟从日本回来,太不容易了。费了这么大力气恢复了这出好戏,就演一场,实在太可惜了。而且,就算他回来了,演出体制变了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5:42
目录
概述
演出剧目
所获荣誉
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