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星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赵洪星,鸿兴,号致远斋,三园一岸堂主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一墨千宁书画院副院长,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大东区政协常委、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沈阳大学工程学院素质教育导师,南京尚宝书院篆刻研究员。
个人简介
现为民航传媒总经理,文化品牌推广策划人。自幼喜欢书法篆刻,近年侧重于花鸟、山水,以传统为基础画风古朴,大胆用笔、用墨、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抒写心中逸气。以自娱自乐之心境写山、写水、写人生。
基本信息栏
自述
阳春三月,展拙作,以请授教,星诚惶诚恐,又喜不自已。心感念,师长同道,相助相携,词穷无以言怀。
遥想星当年,于书法,于篆刻,三十载苦苦寻觅,皆时间之过客耳,终不能达其情、尽其性。于近来,偶觉寄情于丹青,遽如饮陈酿,如鼓瑟琴,幸甚至哉,不亦乐乎。
遂遍习古今名家,石涛、八大、白石、大千、抱石、少梅,苦禅,自觉熟而不厌,繁而不生,与之有缘亦有份,相喜而不恨晚。
自知生性不敏,须以勤补拙。日日浸染,少有领悟,身心畅然,兴之至处而发于笔端,如在高山流水间,其乐无穷也,其趣盎然也。
然性随意,常胆大而妄为。师古而不泥于古,与时代同步。莫问之技法、章法、布局,全然不顾之,自谓自娱自乐,我写我心。博诸方家,师长同道一笑耳。感丹青博大,承中华文化之精髓,自知技艺未臻,必胸怀谦谦君子志,寄情书画间,然阅历尚浅,必体察芸芸众生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辍绘丹青。今同道备至,愿共勉其志。
评论
肯学画意痴狂子——谈赵洪星的绘画知觉
张锋
近日,赵洪星先生的个人画展《春日澄怀》开幕了,到场参观者有近五百人,规模之大,令我感觉像是大师级人物的展览,这是我到场时首先感到的一种幻觉。因为我知道洪星从事绘画也就一年有余,何以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呢?有人说这是洪星平时为人仗义,朋友多所至,我当时觉得信然,便随着如织的人流鱼贯而入。
可当我进入展厅看见展品的时候,刚刚那人说的话便很快被我的第二个感觉推翻了。不虚此行四个字瞬间便植入了我的脑海。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赵洪星,一个与我平时相见的那个赵洪星截然相反的形象,一个颇有艺术创意和绘画知觉的艺术家形象,这种印象在我的脑际间开始渐渐地生成,冥冥中它让我知道这个人是搞艺术的料。因为他展出的很多的画让我看到了白石老人早年作品的影子,可贵的是他的作品所反映的仅仅是影子而非实打实的去临摹。这和时下很多打着白石弟子或白石多少代传人旗号的画家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那些所谓的传人和所谓的弟子其实早已被白石老人的一句“似我者死”所言中了。洪星不同,他是真的在感知白石老人的可贵处里悟出了画的道理的——那就是“只取一半是精神”。这是一种只有绘画天才才能具有的绘画知觉,有了这种知觉的画家才可谓是真画家,才可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记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薛永年先生曾说过“画画贵在禅悟”,何谓“禅悟呢?”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讲这话是很难理解的。其实说透了也就是悟性,禅宗讲悟,注重的是开发人的潜能,这种能量对于某些人而言是与生俱来的,我想洪星当是其中之一吧。对照这次洪星展的作品集,你会感到我说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我认为这次洪星展的作品里有些是不得不提的,例如《陈普诗意图》就是满带有白石翁早年绘画特色的作品,画面的语境和白石老人早年的作品比有异曲同工之妙,淡雅有致,略带拙气的笔法,很好地表现出人在画中游,微风轻静佛,夹岸风霜重,樵歌山上流的美景。再如《人间烟火是人家》画的也很得笔墨趣味,画家画了人间的不同生活趣味,以寺庙代表了僧人的生活,以渔樵村落反映了尘世生活,落笔不落俗套。发表于《云旅》2013年1月的《诗意图》更是这次展览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不仅构图讲究,笔法精到,墨色丰富,而且韵味十足,尤其水的表现堪称一绝。不仅画出了大江横流的气势,更画出了渔夫生活的幸福感,那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感觉,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心向往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览赵洪星已经向世人展示出他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取向,可谓师古而不拟古,他的作品让我感到他对于古今名家的虔诚与尊重。所以他能对石涛、八大、白石、大千、抱石诸家的作品了然于胸,才能日日浸染,从而在自觉和不自觉间忽唤出某种契合,这就是大师们教授给他的绘画知觉,注重格调不落俗法。或山水,或花鸟,洪星都能尽情享受笔墨给他带来的快乐与惬意。也是我今天要谈的主题。
我真挚地盼望着将来洪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更美的画卷,给我带来更多的宝贵的学习机会。
主要作品
赵洪星先生“春日澄怀”书画展部分作品。
参考资料
春日澄怀 水墨南湖.凤凰网.2013-05-03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8 23:46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基本信息栏
自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