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满囤
唢呐表演艺术家
赵占元(1912--1979),又名赵满囤,邢台市南康庄人,近代著名的唢呐表演艺术家。
简介
1912年9月16日赵满囤生于邢台市东郭村乡南康庄村一个穷苦的家庭。从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由邢台至邯郸一带,你要问吹唢呐的数谁最出名,人们一定会说:康庄满囤。满囤是乳名,带有乡土味儿的乳名易记,渐渐地,他的真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
赵满囤幼年即开始从事民间的唢呐吹奏活动,他从7岁跟班起,喷呐生涯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1958年正月,邢台地区举办首届民间艺术汇演活动,在强手如林、名角荟萃的情况下,赵满囤以娴熟的技巧和感人的音乐表现, 一举夺得了优秀演出奖。1959年,天津音乐学院副校长杨立中慕名聘请赵满囤去授课,传授唢呐吹奏艺术。任教一年后,正值国家困准对期,他便退职还乡,直至老死乡土。
苦学
赵家七世为艺,赵满囤得天独厚,耳濡目染,从小就与民间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他呀呀学语的时候,每当听到爷爷、爸爸吹起唢呐,他便立即拍着小手,随着唱跳起来。六岁时的一天,赵满圈拿着自已用柳枝拧成的哨儿,吹着弯弯曲曲的童心调儿,父亲赵德义发现后,就让他学吹唢呐,其实,赵满囤已偷偷吹过几次了。
开初,父亲教给赵满囤一些简单易学的曲子,让他练气练声练指法,呜呜哇哇,吹得好开心呀!可是,没多久,他就心灰意冷了,因为吹的时问长了,他的两腮和喉部肿疼难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心培养他,父亲又叫他练吹笙、笛等乐器,当疼的轻些时再练吹唢呐。
在旧社会,赵德义一家日子过得很艰难,正常年景,也是糠菜半年粮。一天,赵满囤因肚饿又泄气了。赵德义怕儿子泄气,便絮絮叨叨地哄他:“满儿,咱要往好里吹呀,要吹成了,那唢呐碗碗里就往外蹦白馍馍哩”。
赵满囤咬咬牙,继续练。就这样,他的双唇磨了白水泡儿,及之溃破后又流出黄水。唇的正面不能吹了,他就歪着嘴吹,嘴吹得象个烂桃,有时疼得连饭都吃不成了。
乐班被请去吹奏,称当事。有一天,赵德义当事回家,带回来半块白馍,父亲把馍泡在温水里,成了糊糊,才让满圈吃下去。赵满囤慢慢地吃着,当他看到父亲佝偻的腰板和那双开花的布鞋时,鼻子立刻就酸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吹出几个白馍来,让父亲也尝一口。
7岁那年,赵满囤就能吹“小开门”、“胖娃娃”等十多个乐曲了。在村上,人们一有空儿,就让他吹上几段。祭神打醮时,村里一些善男信女便把他领进家门,坐在炕上吹几段儿。
有一天,乐班准备上褡裢娶亲当事儿去,赵德义突然嘴歪了。乐手们经过一番商量,只好让赵满囤去应急,四十里路程,是乐手们轮流着把他背去的。表演那天,赵满囤排在乐班的前头,他挺起胸,碎步紧移,腮鼓得象个馍,吹得韵味儿儿十足,刹时,看热闹人象河水决了堤,稀奇地挤上前去瞧吹唢呐的小孩儿,人群中不断传来啧喷的赞叹声。
从此,赵满囤便进入了乐班。为了不断加深自已的艺术功底,他练得更加刻苦。不管酷暑严寒,那把唢呐总是伴随着他,不论走到哪里,唢呐的乐曲声便响在那里。
赵满囤没有文化,更不识谱,全凭口传心授。他天赋极高,音乐听觉很灵,耳过一遍,手过一遭,基本上就掌握了曲子的节奏和感情变化。从12岁开始,每年秋末冬初,赵满囤便随乐班到永年、临铭关,往往一去就是一个冬春。这期间,他认识了许多乐手,并虚心向当地乐手学习。在学习的同时,还学习了声乐和乐理的一些基本常识。
冀南唢呐,曲牌丰富。曲牌名字,有的以事和物命名,有的则以历史剧和民歌命名,有的则来自宗教音乐。这一阶段,他吹奏的 “慢赞子”、“跨五更”、“霸王鞭”、“小对鼓”、“阴阳风”、 “打枣”、“排队”、“刘备过江”、“百鸟朝风”、“得胜回营”等曲牌,在艺术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他还向京剧、河北梆子、丝弦、豫剧、武安平调、河南坠子、永年西调、乱弹等剧种学习,并用唢呐吹奏其中的选段,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赵满囤的吹奏艺术日臻成熟。另外,他还学会了笛、笙、鼓、二胡等乐器。
对合
棋逢对手,便要有个输蠃。1931年,赵满囤在永年县一个叫石碑口的村子吹会。庙会那天是四个乐班对吹。平常有两班对台儿就会分个高下,输的一方,丢了名声,同时也丢了地盘和饭碗。这之前,赵满囤曾多次与人对班儿吹过。在永年、沙河一带吹腊会,数九寒天,他能从天擦黑吹到日头红。
那天近半晌儿,四个乐班吹吹唱唱来到村十字街口。一南一北,一东一西摆下四张八仙桌儿,四下遥遥相对。看了这阵势,赵满囤知道今天不会善结。他发现只有一班是认识的,就想,对是对,也不能让对方难堪,毕竟是同行啊。这当儿。就有一班吹开了,吹的是“慢赞子”,另两班也沉不住气了,急忙顺着头班的曲儿吹。赵满囤却是不慌不忙地吹起来,他有意把音韵适当拖长。赵满图的吹奏特点是不急着要彩,先是平平稳稳地铺垫,把人们的情感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曲终了,各自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小放牛”
“柳青娘”
“小对鼓”
赵满囤调子一转,吹起了“天女散花”。随着悠扬的乐曲,仿佛从天上飘下几个婷婷的仙女。然后又是一曲“百鸟朝凤”,一下子又把沉浸在仙境中的人领进鸟的世界。
只听一曲紧似一曲,四个乐班吹得难解难分。开始,围观的人们在四个乐班中间乱跑,待听到满囤吹奏,渐渐地大都在赵满囤的桌前停下了。这时,有两班知道是遇上对手了,觉得取胜是不容易的,吹奏中就增添了花花点儿。只见吹唢呐的忽一下站起来,丢个眼色,伙计们也都跟着站起来,转磨似地围着八仙桌儿吹,另一班一个吹唢呐的老者,竞用鼻孔吹奏起来,还有一班全光了脊梁,大汗淋漓,吹奏不止。
刹时,围观的人们又象潮水一般,忽一下涌了过去。
赵满囤抬头四顾,眼见桌前田观的人所剩无几,他牙一咬,“冬”一声跳到凳子上,吹了个天昏地暗……
俗话说:打雷的雨下不长。待各班的花花点儿用完了。赵满囤这才吹得上劲儿,一曲“一枝红杏”,调儿鲜,吹得活,又赢得了围观人们的心,齐声叫“绝!”
从此,赵满囤名声大震。于是,婚丧嫁娶、庙令、游腊会、立碑、挂匾、贺字号、做满月、做寿、迁居、打醮祭祀等下帖的人们越来越多,演出动动的范围扩大到永年、沙河、武安、邯郸、南和、任县等地。
新生
解放后,赵满囤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新生活,他用唢呐歌颂新社会,用音乐和千百万人交流,还把唢呐吹奏艺术无私地传长给爱好者。这一切,用他的话说就是“报恩”。他要用吹奏艺术报答党使他过上了新生活,报答党对民间艺人的关怀。
五十年代,赵满囤的吹奏艺术更加完美,但他仍不满足,农事之暇,他努力学习新曲和新戏剧,以满足人们对新生活的精神需求。为此,凡有红角名伶来邢演出,他都去观看。崔兰田来邢演出七天,他场场必到。他还认真研究了常香玉在“拷红”里那唱中有笑的活泼唱腔,经多次练习后,掌握的惟妙惟肖。
这一时期,他成为村、公社、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座上宾。在邢台县送新战士入伍、召开三级干部会、庆丰收、送喜报等一些大型活动中,赵满囤都被邀去献艺。1958年,他参加了县文工团,由县长率领到山区水库工地巡回演出。在工地上,他为老区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所鼓舞,浑身焕发出一股使不完的力气。每天,赵满囤和青年演员一样翻山越岭,演出了一场又一场。有时,他不顾疲劳.还单独赶到工地仓库、伙房,为二、三个民工演奏。一个多月来,赵满囤演出的节目是全国最多的,也是最受民工欢迎的。
1958年正月,邢台地区首届民间艺术汇演在人民剧场开幕,吹奏高手们济济一堂,争芳斗艳,那情形比四对台还要激烈。赵满囤上场,他把一曲“慢赞子”和豫尉“拷红”、河北梆子“大登殿”吹奏的美妙无比,淋漓酣畅,台下爆发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次汇演,他荣获了优秀演出奖。
六十年代初,赵满囤受天津音乐学院聘请,前去传授吹奏艺术。在讲坛上;赵满囤以火一样的热情和特殊的教学方法,倾囊相授,得到学院师生的赞扬。一年后,赵满囤从天津音乐学院回邢,又在邢台艺校任教一年。
这一阶段,他吹奏技艺更加精湛,学习了许多新歌曲新戏,不管是什么音乐,他都能得心应手,并在吹奏中融进自己的再创作。
正当赵满囤在艺术宫殿里展翅奋飞的时候,十年浩劫开始了。但在那种岁月里,他也时刻没有忘记吹奏艺术。可憾的是,1979年在他从艺岁满一甲子的时候因病逝世,结束了他一生的艺术生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5 16:19
目录
概述
简介
苦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