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新,1953年出生于上海,社会学家,致力于
政治社会学、
社会运动、
历史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1982年毕业于
复旦大学生物学系。198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获
昆虫生态学硕士学位。后赴
加拿大留学,1990年获
麦吉尔大学昆虫生态学博士学位。此后他改学社会学,1995年获麦吉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2024年3月11日,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召开干部宣布会。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棋代表学校党委宣读干部任免文件。经校党委研究决定,免去赵鼎新同志的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职务。
他提倡在
宏观结构条件约束下以机制为核心的多
因变量的解释框架。他提出以变迁、结构、话语三个视角为出发点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他强调国家的
合法性在解释现代国家政治的稳定性、社会运动和革命的动态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等问题中的核心重要性。他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
美国社会学杂志》、《
美国社会学评论》、《
社会力量》、《社会学视角》、《中国研究季刊》以及国内出版的《
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
赵鼎新教授积极参加
公共领域开放讨论,就
群体性事件、媒体与国家关系、民主转型与国家—社会关系等议题,应邀为国内多家重要媒体撰写评论。
发表文章有《“天命观”及政绩合法性在古代和当代中国的体现》、《微博、政治公共空间和中国的发展》《重寻共识以推进渐进民主转型》、《寡头政体现代化和革命》、《论方韩之争》、《微博已经改变了中国》《伦敦骚乱》、《社会管理应“无为而治”》、《公共事件与公众》、《中国政体在危机中的优势》、《现代民主的真实面目》、《民主转型如何可能》、《金融危机与意识形态之争》、《评王绍光“民主四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