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拼音:qǐ sǐ huí shēng)是一则来源于文学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
女仙传》。
成语出处
宋·
李防等《
太平广记》五九引唐·高骈《女仙传》:“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医生,人称
扁鹊。扁鹊的医术极为高明,曾周游列国,济世救人。
一次,扁鹊经过虢国时,听说虢国太子猝死了,就来到宫门外,向医生中庶子打听太子的死因。中庶子说:“太子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内脏损伤,所以在早晨时突然发病身亡。”扁鹊得知太子死了不到半天,尸体尚未入殓,就对中庶子说:“请你转告虢国国君,我能让太子活过来。”中庶子吓了一跳:“先生不是在开玩笑吧?人死又怎么能复生!你现在说这样的话,骗骗小孩子还差不多!”扁鹊叹了口气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去看看太子。他的耳朵里应该还有鸣声,鼻翼还在微动,并且大腿之间应该还是温热的。”
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惊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等他反应过来,才赶紧把扁鹊的话上报给虢国国君。虢国国君也很惊讶,他亲自出来迎接扁鹊,说:“我早就听说过先生的大名,今天先生要是能救回我儿子,我们就太幸运了!”说着就忍不住流下泪来。扁鹊对他说:“太子得的是尸厥症。阴阳两气会聚时互相阻塞,不能通畅运行,才导致人的气血运行不畅,忽然晕倒,看上去就像死了一样,其实太子根本就没有死。
于是扁鹊就叫他的弟子准备好医疗用具,用针灸太子的穴道。不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扁鹊再让弟子用药交替热敷他的腋下,太子很快就能坐起来了。之后,太子又吃了二十多天的药,身体已经恢复得和常人一样。虢国国君重重地赏赐了扁鹊,并将他们礼送出国。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天下,当时的人都说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却说:“不是我能起死回生,因为太子根本没死啊!我只是治好了他的病而已。”
成语寓意
绝处逢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漫漫人生路,只要我们心中有自信、有爱,很多时候确实可以创造出奇迹,走向希望与光明。
医者仁心,扁鹊医术高明,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主动请缨为太子治病,即使受到中庶子的嘲笑,但他没有放弃一个医生的天职,相信自己,最终妙手回春。其实,生活也如此,生活就如同远航的船,风雨阳光兼程,不可能总是天遂人愿,一帆风顺的,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应该相信自己,表现一种执著的人生态度,并且拿出与风浪搏斗的勇气,永不言败,就能起死回生,走出波涛,达到成功的彼岸。换句话说,转个弯儿,就能见到阳光。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起死回生”原为道教术语,中医指使死人或死的动物和植物复活;形容医术高明,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回来。或表示能挽救看起来没有希望的事物;或表示能使已逝去的东西复现。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
明·杨斑《龙膏记·闺病》:“满城中名医俱已请遍了,只有个远方秀士,在前街客舍中悬挂招牌,说道囊有异药,可以起死回生。”
明·
崔时佩、李景云《西厢记·堂前巧辩》:“当初叛贼草寇,请到蒲关故友。张解元起死回生,气夫人番言变口。”
现代·
郭沫若《鸡雏》:“这只鸡雏却才窒塞在厨房门前的鼠穴口上,颈管是咬断了的……叹息了一阵,但也无法去起死回生。”
现代·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成语辨析
起死回生—妙手回春
两者都形容医术高明。区别在于:“妙手回春”是比喻性的,“起死回生”是夸张性的。在语义上,“起死回生”重于“妙手回春”。有的病人还没有到快要死的地步,“妙手回春”可以用,“起死回生”就不宜用了。“妙手回春”可作“大夫”“医生”的定语,“起死回生”不宜。“起死回生”可作“药”“仙丹”的定语,“妙手回春”不宜。“起死回生”还有一个意义:形容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或者使死了的东西复活,这跟“妙手回春”的区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