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被液膜隔开的气泡的聚集物,是气体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内相(气体)的体积分数一般大于90%。泡沫在生产实际中有很多应用,如
泡沫浮选、
泡沫分离、泡沫灭火等。
泡沫的形成非常简单,只要向起泡剂(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中通入气体,在溶液表面即有泡沫生成。泡沫形成后,气泡壁间夹带上来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失,液膜逐渐变薄,气泡互相接近而变形。图1是三个气泡互相接近时的变形情况,三个气泡的交界处称为普拉托交界。根据
拉普拉斯方程,A处的压力大于B处,膜中液体向普拉托交界处流动,液膜进一步变薄。在此过程中,如果液膜强度不够,则液膜破裂,泡沫逐渐消失。如果起泡剂能在气-液界面吸附形成较紧密的单分子层,则液膜变薄到一定厚度后,两个单分子层在液相相遇而发生空间阴碍作用或两个
扩散双电层重叠而发生电性排斥作用,此两种作用均可阻止液膜进一步变薄。液膜在某一厚度达到平衡,泡沫可处于暂时稳定状态。因此,吸附单分子层在接近时造成的空间阻碍作用和双电层的排斥作用愈大,泡沫愈稳定。
泡沫中液膜受外界搅动时会发生局部变薄(图2)。变薄的区域中,由于表面面积的扩大,表面上吸附的起泡剂的浓度下降,表面张力上升,因而吸附在液膜表面未受搅动处的起泡剂分子向薄液膜处的表面迁移,使薄液膜处的表面张力和吸附量恢复原值。起泡剂迁移时,带着液面下的一层水分子移动,因而薄处的液膜厚度也增加。此种作用称液膜的弹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