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固结比又称先期固结比。为土的
先期固结压力(Pc)与现有土层自重压力(Po)之比。按比值的大小,可将土固结状态分成三类:Pc/Po=1时为正常
固结状态;Pc/Po>1时为超固结状态;Pc/Po<1时为欠固结状态(历史上曾经受到过的最大固结压力PC与固结压力P0的比值)。
或称
前期固结压力,是土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竖向最大有效压力。该参数采用标准固结试验方法,绘制e-logP曲线,利用图解法求得。
由土体重力引起的应力称为土的自重应力,对于半无限体地基土,其值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土重度与深度的乘积,若按均质土层,σz=γ·h;有效自重应力为土自重应力中能引起土体固结变形的那部分应力,一般用σ’z表示,有效自重应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关于土的自重应力和有效应力一直都是争论的话题,很多时候,这2个概念容易被混淆和误解。
按照前期固结压力与现有压力相对比的状况,可将土(主要为粘性土和粉土)分为
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超压密土)和欠固结土三类。正常固结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的
先期固结压力等于现有现有覆盖土重。在研究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时,通常把土层历史上所经受过的先期固结压力pc与现有覆盖土重p1进行对比,两者的比值定义为超固结比(OCR)。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和欠固结土的超固结比分别为OCR=1、OCR>1和OCR<1。
在分析了
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一些特性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已知的一些土性参数,推求土层应力历史.然后借助土层应力历史,对未知的土性参数有个基本了解。由土性参数推求应力历史的步骤如下:
1、确定一些土性参数或者收集一些土性参数资料,然后根据土性参数定性判断土层固结状态。如果土层是
正常固结土,只要从几个简单的土性参数中就能确定土层固结状态,从而有效地排除了用其它方法将正常固结土层误判为超固结土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