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超过同龄一般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亦称天才儿童。超常儿童在表现上不是一种模式,有的爱好文学,有的对数学特别敏感,有的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才能等。
最早对天才人物进行研究的是英国的人类学家F·高尔顿,他对977位著名人物的家族血缘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能力遗传的结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L·M·特曼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鉴别出1528名天才儿童,平均智商为150。此后,西方国家普遍采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来鉴别天才儿童,将智力测验中得分在130以上的确定为天才儿童。
20世纪50年代后,心理研究者发现,智商的预见性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儿童的许多能力不能通过智商表现出来,一些研究者开始注重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创造力、行为表现等,并通过教学实验等方法来发现天才儿童。现在普遍认为,超常儿童是较好的自然素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影响相结合的结果。超常儿童不仅具有观察力强、知觉敏锐、注意集中、想象丰富等优良的智力素质,而且具有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坚韧不拔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超常儿童的特点及其发展是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者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研究者对超常儿童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已从认知能力(智力)、非智力个性特征以及创造力等方面对超常儿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认知方面,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超常儿童不仅在智力上明显高于常态儿童,而且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常态儿童。超常儿童被一些人称为神童,其实并不神秘。优越的自然素质是超常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前已述及,遗传素质对智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儿童的智力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平特纳(R.Pintner)的研究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论断与20世纪60年代
布卢姆(B.S.Bloom)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的结论是一致的。布卢姆认为,如果以生活17岁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作为100,那么儿童从出生到4岁的智力就已获得了50%,从4岁到8岁获得30%,而最后的20%则是在8~12岁获得的。根据这些研究,可以认为,在儿童的早期阶段智力发展快,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理想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主要条件。当然,这种教育绝不能是拔苗助长式的、违反儿童成长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