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果寺坐落在岱山岛上,虎斗岙磨心岭下西南山麓。
寺院占地约五千
平方米,砖木结构,有大殿前后各五间,东西廊房各十余间——其建筑能在近半个多世纪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大概由于驻军的缘故吧。
寺庙简介
“超果”,佛教用语,意为世人超脱凡间后成正果。民国《岱山镇志.艺文.超果寺记》载:宋朝时,
岱山岛上超果寺已是“岛中 最称胜者,基宇广延,肇造宏丽,松竹环山,莲池绕宇,觅景寻幽者,莫不于此流连称赏不置。”到了明朝时,倭寇侵扰岱山,超果 寺成一荒址。
清康熙年间,僧自修来岱山募资重建此寺,“将大殿 两廊以及寮舍、斋厨修饰一新,且更添建山门,装塑金刚,将数百年之超果,又多增辉于今日矣”。
超果寺大殿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像,左右两边各列九尊罗汉。农历正月初八,相传为十八罗汉诞辰——这天,岛民们晨起沐浴净身,带上香烛赶往超果寺。进寺后焚香祈祷,礼毕入殿。
此时,入殿者需要留意是左脚还是右脚先跨过门槛——左脚先进的,从左边的罗汉开始数,右脚先进的从右边开始数,年岁超过十八的,则要循环往复数,直数至自己的岁数——那尊罗汉的相貌、神情及所持之物,能预知你这一个农历年的命运。
多少年来,岱山岛上的人们都沿袭着“数罗汉”这一习俗。
历史渊源
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超果寺,在蓬莱乡之岱山。旧名“资福”,晋天福二年(937)建,往宋治平二年(1065)赐今额,参政楼公钥有记。
超果寺建于五代的后晋天福二年(937),旧名“资福寺”,是岱山岛上最早的寺院。寺院建在高亭岭下,因近于闹市且近于海,常受遭寇盗劫掠,僧侣们难于安居。北宋乾德四年(966),寺院移建至磨心岭西的白石峰下。白石峰境地,为蓬莱十景之一,称为“白峰积雪”。此峰秀丽挺拔,林樾苍润,时常有白云笼罩山巅。冬天,白雪皑皑覆盖山巅,成为岛上乃至海上行船人们的赏心悦目的景致。治平二年(1065),“赐今额”——即皇帝赐额资福寺为“超果寺”,取“超度众生,修成正果”之意。四年(1067),建造大殿、法堂、丈室。
重修扩建
绍兴初年(1131),寺院的建筑因年久失修,渐渐衰落下来,经僧慧宝扩大、修葺后,才得保全。南宋淳熙十年(1183),僧人如一来主持超果寺。如一在四明(宁波)首刹延庆寺修学,深得寺中高僧的器重,便举荐他任超果寺住持。如一渡船抵达岱山,看到此时的超果寺已经相当衰败,只有一座大殿尚能躲避风雨。
《超果寺记》全文如下——明有邑曰定海,去郡一百里。而近山横海中,名蛟门,潮汐之所吞也。出门则为巨浸,便风乘潮而后至昌国,远矣!岱山名蓬莱乡,其去县若县之去定海也,则益远矣。山有僧庐,自古晋天福二年建于高亭岭下,号“资福”。蔽困于寇钞,不宁厥居。岭西有白石峰,尤为秀拔。林樾苍润,时有白雾蒙其巅,人以为福地。皇朝乾德四年(966)徙焉,茅茨草创,仅合数楹。
布局结构
治平二年(1065),明堂恩改赐今额。四年惟吉,始建大殿、法堂、丈室。绍兴初,慧宝增葺之,遂得苟全。岁久腐败相,寻一殿之外殆不蔽风雨。淳熙十祀,如一来主是刹,喟然曰:“地虽僻,乃吾徒所宜居。室虽坏,若一日必葺,磨以岁月,尚庶几乎有成。当尽吾力,以听缘法。失今不为,后不复可为矣。”勤为从事,不惮寒暑,以次修立,增广旧规,不及十年,院以告备。外建三门,旁翼两庑。
堂以处僧,殿以覆藏。下至庖湢,举撤而新之。轮奂俱美,道俗称叹。一尝听学于延庆者,因深器之,举以居此。人徒知其有得于教乘,不知其才具又足以办此也。盖以因,为知人当。
天福时,有主僧惠诜于高亭西岙请海涂为田,崇宁、政和间,仲章复因为马乳山大岙谷岙之地,遇上熟才足以支半岁。近又得寺僧惠兴捐钵盂,募众缘,一力经营庄成。遂卒岁之望,乡之士民欢喜和会,相与言曰:“吾乡邈然海中山,他处佛屋相望,补陀孤绝,又去我不远,独此山未有为众植福之所。
今一公作此殊胜,恍若化城,且又有以饱其徒,是皆可书也。”前既不得,如天台章安,诸公为之倡,苟无以纪之,其何以传不朽?乃摭邑之图经,考院之契卷,详建立迁徙之由因。
相关典故
周仲观之先求记于余。仲观,乡之善士也。其母与吾母俱王出,少同研席,实兄事之。尝寓是邑,又与一厚。余亦喜一之能有成,兴克佐之。故并为书之,以告来者。绍熙三年清明,朝清大夫太府少卿兼玉牒所检讨官楼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