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国用是中国古代主张通过税收或专卖来满足国家财政需要的财政思想。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平列传》)强调满足国家财政收入对于安定社会的重要性。为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他不仅主张发展生产,增加税收,而且主张“通轻重之权,缴山海之业” (《史记·平准书》)通过盐铁专卖使民不益赋而国用足。
孔子主张以节用,薄敛来足国用,他的学生有若提出轻税以足国用的原则。墨子认为“官府实而财不散”(《墨子·尚贤中》),把满足国家财政需要视为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基本条件“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备全,不可以 自守。” 《墨子·七患》同时,要求以“常正”而不是“厚敛”,来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