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花山姜
姜科山姜属植物
距花山姜(Alpinia calcarata Roscoe)是姜科、山姜属植物。株高达1.3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32厘米,宽2-3.5厘米或较狭,顶端渐尖并具尾状尖头,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无柄;叶舌长8-15毫米,钝,无毛。圆锥花序长不过10厘米,花序轴稍被绒毛,下部的分枝上长3-4朵花;小苞片长圆形,长达1.7厘米,膜质,顶端钝;小花梗长3毫米;花萼长达1.2厘米,被短柔毛;花冠管白色,长9毫米,花冠裂片长圆形,长2.2厘米;侧生退化雄蕊近钻状,长3毫米;唇瓣倒卵形,长2.7-3.5厘米,顶端微凹,白色,杂以美丽的、玫瑰红及紫堇色斑纹;蜜腺圆柱形,长2.3厘米,顶部裂开;子房被绢毛,直径3毫米。蒴果球形,红色。花期:5月。
形态特征
株高达1.3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32厘米,宽2-3.5厘米或较狭,顶端渐尖并具尾状尖头,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无柄;叶舌长8-15毫米,钝,无毛。
圆锥花序长不过10厘米,花序轴稍被绒毛,下部的分枝上长3-4朵花;小苞片长圆形,长达1.7厘米,膜质,顶端钝;小花梗长3毫米;花萼长达1.2厘米,被短柔毛,顶端3齿裂,复又一侧开裂;花冠管白色,长9毫米,花冠裂片长圆形,长2.2厘米;侧生退化雄蕊近钻状,长3毫米,红色,贴生于唇瓣的基部;唇瓣倒卵形,长2.7-3.5厘米,顶端微凹,白色,杂以美丽的、玫瑰红及紫堇色斑纹;蜜腺圆柱形,长2.3厘米,顶部裂开;子房被绢毛,直径3毫米。蒴果球形,红色。花期:5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国和缅甸;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生长于密林中。
繁殖方法
组织培养研究表明,可通过距花山姜根茎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磷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微酸至微碱性(pH6.0-7.5)的沙壤土为好。根系发达,增产潜力大,整地时应深翻土地0.3-0.4米,整细、耙平、锄净杂草,将腐熟农家肥与复合肥、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后施入种植土内,保持园地不积水,做到能排能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种植要点
病虫防治
病害
距花山姜的病害一般可分为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以及藻类等引起的其它病害。
虫害
距花山姜的虫害大多由介壳虫(Lcerya sp.)、香蕉冠网蝽(Stephantitis typica)、弄蝶(Hesperia comma)、桉袋蛾(Amatissa snelleni)、丽斑脊甲(Gonophora pulcholla)、白条蟓(Pantatomide sp.)、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i)、红蜘蛛(Pentfaleus sp.)、蓟马(Gynaikothrips sp.)、蚜虫(Aphidoidea sp.)、吹绵蚧(Lcerya purchasi)、粉蚧(Oracella acuta)、黄圆蹄盾蚧(Pinnaspis buxi)、椰圆盾蚧(Pinnaspis destructor)、短须螨(Carpoglyphus sp.)、桃蛀野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等引起。
虫害防治主要是姜螟(Pyrausta nubilalis)、姜粪虫蛆(Phyxia scabiei)等。姜螟幼虫蛀食姜苗致使其叶片枯黄,可致全株死亡。防治方法是扑灭姜螟成虫,在1、2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从5月份初即可见幼虫为害,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为盛期;姜粪虫蛆可用敌敌畏5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为害。
主要价值
距花山姜根状茎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宿食不消,在中国广西局部地区误作高良姜使用。斯里兰卡传统将根茎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关节炎等。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马杜赖县地区将干燥根茎与水、 果汁混合,给儿童口服以增强抵抗力。
参考资料
距花山姜.中国自然标本馆.
距花山姜.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6 22:3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