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缩是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长度改变、柔软性及可动性丧失所致,挛缩可明显地影响患者的功能和能力引起疼痛不适等,不利于清洁与护理,严重的挛缩治疗困难,应从早期预防。跟腱挛缩会使患者下地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踝关节背屈受限,严重影响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定义
跟腱挛缩是指由于骨折、
跟腱断裂、神经系统损伤等引起跟腱长期制动后,不能维持正常长度的状态。
病理机制
结缔组织是将机体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连成整体的特殊组织。由于它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在机体内不仅起着黏合、连接、支撑和负重作用,还具有防御、保护、营养和修复等多方面的功能。
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多呈束状,可有分枝,相互之间可交织在一起,其特性是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
在关节周围既有致密而具弹性的韧带,又有疏松且富弹性、运动性很大的疏松结缔组织。在关节固定制动的情况下,韧带因受不到牵拉会自动缩短而且失去弹性。疏松结缔组织,在关节固定制动、局部水肿和循环不良、创伤及炎症等情况下会出现增生性变化,胶原成分增多,密度增大变成较致密的结缔组织,限制关节的活动,造成挛缩。
临床表现
患者的关节挛缩发生较快,在病后1周内就开始出现,其早期表现为在关节运动范围的最大值时出现明显的被动运动的阻力和/或疼痛,随着挛缩的加重,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
跟腱挛缩多表现为尖足内翻畸形。踝关节在膝关节伸展时背屈不能达到0°表现出严重的步行障碍,严重者即使使用下肢矫形器也步行困难。
康复治疗
保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
通过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来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一般主张病后早期每日二次,每次每个关节做3-5遍,其后每天做一次。
牵拉
牵拉是治疗关节挛缩最常用的手段,如手法牵引、夹板、起台平台(如尖足内翻时)、重物等。牵引的强度以患者出现轻度可忍受的疼痛为度,每次牵引的时间多在20分钟左右。实验证明,短暂的牵引只能产生弹性延长,而反复多次,特别是持续较久的牵引方能产生较多的塑性延长。短暂牵引所获得的关节活动度改善(弹性延长)往往不能维持,故对较重的挛缩宜采用持续的牵引法,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局部热疗可增强牵拉的效果。
肌效贴
矫正姿势,巩固踝关节,防止跟腱挛缩。
支具
对跟腱挛缩患者可试用短下肢支具。轻度跟腱挛缩伴明显痉挛而出现尖足内翻者应用短下肢支具后多可恢复步行能力。部分尖足患者可试用坡底鞋。
手术
严重的跟腱挛缩经常需要手术解决延长跟腱长度,对上述方法难以奏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康复护理
跟腱挛缩最重要的是在伤病发生的早期采取正确的体位摆放及变换,使踝关节处于功能位,避免跟腱挛缩的发生。
体位摆放(预防跟腱挛缩)
患者仰卧位或长坐位:患腿伸直平放床上,脚尖正直指向正上方踝关节摆放于功能位姿势,脚底放一软垫防止足跟压疮。此位置对于站立、行走等具有重要意义。
体位变换(保持跟腱延展性训练)
患者长期处于一种体位易出现跟腱挛缩,应不断变换体位,尽早从仰卧位或长坐位变换为立位训练早日下地活动。
站立位在平地上进行重心交换训练(渐进负重)。
利用健康秤进行重心交换训练(渐进负重)。
方法:
(1)选择健康秤测量体重
(2)应负重量的具体数值:体重×1/4(或者1/3或1/等)=X(kg)
(3)秤和支撑物平行并排放置,双腿分开站立。
a.健腿站在支撑物上,患腿站在健康秤上,双腿伸直,健腿完全负重。b.逐渐转移重心至患腿,同时注意健康秤的读数,至已经计算出的需要负重重量时停止,保持5~10分钟。2~3次/组,2~3次/日。
(4)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已经可以清楚掌握需要负重重量是何种感觉后,在日常生活活动种也应让患腿负重强化踝背屈功能保持跟腱延展性,以增强效果。
注意事项
1. 在生理的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
关节活动度增大,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生理范围时,可引起肌腱、韧带及关节囊破坏、松弛,造成关节不稳,出现半脱位、膝反张等。故在进行患侧运动之前,应先做健侧以了解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并预防健侧关节挛缩。
2. 在伴有关节疼痛和挛缩的患者,被动运动的幅度以患者感到轻度的可忍受的疼痛为度。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肌肉收缩使被动运动困难。粗暴的运动可引起骨折(尤其是高龄、长期卧床伴骨质疏松者)、软组织损伤及异位骨化。
3. 被动运动缓慢地进行,因快速的活动可激发拮抗肌痉挛性收缩,妨碍活动。
4. 进行被动运动时,足背屈应重点进行。
5. 支具佩戴时应选择适合患者的尺寸,防止局部长时间压迫。
6. 跟据患者情况按照康复方案及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每天坚持进行踝关节关节的康复功能练习,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开始运用患侧肢体,以尽快恢复功能。
7. 自己练习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借助拐杖、身边可借力的物品等进行保护,防止跌倒。
鉴别诊断
关节挛缩还要和关节强直(骨性关节活动障碍)及痉挛所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鉴别。
预防
预防挛缩比治疗挛缩容易得多,关节固定3周以内其挛缩是可逆的,固定40天以上恢复缓慢,如固定180天以上则是不可逆的。所以应尽早介入关节活动,预防跟腱挛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