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而从事医药行业相关的跨国公司,我们称为跨国药企。
一、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中国居民对健康医药产品的需求愈发强烈,医药外企在华投资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强。
在中国,代表性的跨国药企有:辉瑞、诺华、罗氏、赛诺菲、默沙东、吉利德、强生、阿斯利康、礼来、诺和诺德、拜耳、葛兰素史克、艾伯维、大冢、优时比、武田等等。
二、在华竞争力
医药类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通常在某些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专利或“拳头”产品,本土企业与其竞争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外企在华市场的运营效率总体较高。
医药外企的销售网络通常和我国公立医院的布局紧密联系,企业进驻中国的时间较长,展现出本地化竞争力较强的特点。
跨国药企在研发投入较高,绝大多数研发投入比例为年销售收入的15%~20%。即便是同以仿制为主的印度制药公司,研发投入的比例也接近年销售收入的10%。对于我国本土药企而言,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在产品结构上,多年来,我国药企以仿制为主,且多数是低水平重复的改剂型药品,很少有创新。而跨国药企在华整体几乎垄断了高端专利药市场。
中国本土医药企业和外资企业与其说是竞争关系,不如说是‘竞合关系’,内外资企业各有所长,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以及新农合补助标准的提高,我国基层市场发展迅速,医疗需求总量很大,这就要求内外资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扎根中国
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布局正从上海、天津、杭州、苏州、广州等沿海深入到西部腹地,长沙、武汉、成都、西安成为新的热土。辉瑞、强生、拜耳、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巨头几乎都已在华建厂,并积极表达追加投资的意愿。据RDPA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统计,目前其会员单位包括38家跨国药企,在华已经投产的工厂49个,研发中心30个。
四、面临问题
中国国内的政策、环境在发生着巨变,如何在中国获得更加长足的、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是每个跨国公司均在思考的重中之重。
1.5000亿仿制药市场洗牌在即
仿制药企业成本加大,尤其在一致性评价落实后,中国国产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将显著提高,临床上可以跟进口药标准达到完全一致。将打破国外医药巨头在中国市场独家垄断的格局,大大拉低产品的市场价格。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老百姓花更少的钱,就可以吃到与进口药疗效完全一致的国产药。也因此跨国药企的业绩将承受压力。
2、合规经营
2013年7月爆出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后,伴随整治行动的进行,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合规经营显得越来越重要,退出潮的说法略显夸张,但如何实现中国市场良性平衡正在成为眼下跨国药企必须解决的问题。
3、裁员潮
近两年跨国药企裁员已经不鲜见。一是公司全球战略调整引发裁员。如BMS受全球战略转型的影响,于2014年便启动了旗下医药代表团队的千人规模裁员,涉及到包括糖尿病、肝病、肿瘤、心血管、OTC、以及销售支持部门在内的几乎所有事业部;2016年8月,BMS肿瘤事业部因泰素和伯尔定产品组被裁撤,再次引发包括销售、医学和市场部在内的近千员工被解聘。二是并购整合引发裁员,这种方式也颇为常见。过去辉瑞的一系列并购均引发过裁员。其三是最近在华频繁出现的“产品线外包”导致的“非正常集体离职”。一些跨国药企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卖给合适的中国接盘者或者合作对象,从而引发人员变动。
五、未来战略发展
1. 老龄化催热慢性病市场 老龄化的到来让慢性病市场的增长受到了包括医药、医疗器械等相关健康行业的重视,跨国药企巨头均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在了慢性病及基层市场领域。
2.布局医药物流 随着两票制落实,将减少医药流通环节,倒逼医药商业公司提高效率,降低饱受降价之苦的制药企业成本。而跨国药企也在积极布局医药物流。2016年,赛诺菲携手物流巨头顺丰,武田宣布正式启用全球首个自有和自营的物流中心。
3. 抢夺未来战场 扩大在华投入,扩建生产基地。几乎所有跨国医药巨头都在中国采用了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产能不断扩大。
4.渠道推广的触角伸向了互联网 比如开发一些用于拉近医生和患者交流的移动医疗平台。
参考:
【1】2016年01月28日 11:23中国制药网
【2】《2016全球100强制药企业排行榜》 2017-01-03 13:53中国投资咨询网
【3】健康点2016-12-26 卫生医疗健康《跨国药企是如何扎根中国的?》
【4】2017年02月22日 11:12中国制药网 《仿制药企业成本加大 跨国药企遭遇瓶颈》
【5】文/李树恒2017-01-19 来源:E药经理人 解析跨国药企在华裁员三大主因
【6】时间:2016年01月26日《跨国药企重新定义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