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边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线,一般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路面边线总是成对出现,两条边线之间的线性用地为城市道路用地,由城市市政和道路交通部门统一建设管理。
形式
城市道路边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分界控制线,通常由
城市规划部门确定。边线宽度为道路用地的规划范围,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在内的规划道路的总宽度,或称规划路幅。
城市道路的边线规划,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道路网的形式、道路的功能、走向和位置,是一次修建还是分期逐步改造,依新建道路还是旧路改造等因素而定。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有:方格网(棋盘)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方格网式
方格网式呈方格棋盘形状,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干道间距约为800~1000 m,干道之间再布置次要道路,将用地分为大小合适的街坊。多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地区。例如,我国西安、洛阳、太原、郑州、石家庄、开封、福州、苏州等均属于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环形放射式由市中心向外辐射路线,四周以环路沟通。多为旧城中心区向外发展而成,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多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自由式
自由式结合地形为主,路线弯曲无一定
几何图形。我国许多山丘城市地形起伏大,道路选线时为减少纵坡,常沿山麓或河岸布线,形成自由式道路网,如我国青岛、重庆、南宁、几江、芜湖和攀枝花等城市。其优点为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省道路工程造价,缺点为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混合式
混合式为上述三种形式的组合。我同大多数城市多采用混合式,如上海、北京、南京、合肥等多数城市保留原旧城的方格网,为减少市中心交通压力都设置环路和放射路。
道路边线宽度
道路边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边线就是建筑边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但许多城市在道路边线外侧另行划定建筑边线,增加绿化用地,并为将来道路边线向外扩展留有余地。
确定道路边线宽度时,还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旁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尺度比例。
道路边线内的用地包括
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在道路的不同部位,这四种部分的宽度有不同的要求。IZ女[I在
道路交叉口附近,要求车行道加宽以利于不同方向车流在交叉口的分行;步行道部分加宽以减少交叉口人流的拥挤状况;在设有公共交通停靠站附近,要求增加乘客候车和集散的用地;在公共建筑附近需要增加停车场地和人流集散的用地。这些场地都不应该占用正常的通行空间。所以,道路边线实际需要的宽度是变化的,边线不应该是一条直线。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确定城市总的用地布局及各项工程设施的安排,不可能对每一项细部的用地建设和设施布置做出具体的安排。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通常根据交通规划、绿地规划和工程管线规划的要求确定道路边线的大致的宽度要求,以满足交通、绿化、通风日照和建筑景观等的要求,并留有足够的地下空间用以敷设地下管线。
在详细规划阶段,则应该根据毗邻道路用地和交通的实际需要确定道路的边线宽度,有进有退。规划实施管理中也可根据具体用地建设的要求,采取退后边线的布置手法,以求得好的景观效果,并为将来的发展和改造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