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乐
云南晋宁舞蹈
自娱性舞蹈有“跳乐”。它是流传在晋宁区双河、夕阳、六街彝族聚居的村落中的一种民间自娱性舞蹈,当地人称“挝(zhuā)乐”或“跑山”。
历史背景
清代,昆明市晋宁、昆阳两县的民族民间舞蹈十分丰富,仅晋宁六街和昆阳的双河、夕阳彝族聚居的村寨的彝族广场舞“跳乐”,亦称“挝(zhuā)乐”就有30多套。流行于坝区的秧老鼓舞(亦称花鼓)20多套。还有兵器舞、面具舞、小独龙舞、板凳龙舞、毛驴灯舞、狮子舞、蚌鹤舞、龙灯舞、扇花舞、花灯歌舞等。在性质上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祭祀性3种。
分类
通常是未婚男女在夜晚相约,在野外点燃起篝火,围成圈子,合着弦子或月琴等乐器的节奏,双手拍掌,边唱边舞,人数不限,可以3至5人,也可以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同场起舞。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舞蹈。除了在彝族青年男女交往、联谊、恋爱中出现,在逢年过节时也出现。近几年来,随着文化活动的发展和交流,舞蹈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变化,并且开始从民间走上舞台。
表演性的舞蹈有兵器舞、面具舞、龙舞、板凳龙舞、独龙舞、蚌鹤舞、狮舞、花棍舞、扇花舞、旱船舞、腰鼓舞、花灯歌舞等。这些舞蹈主要在节庆场合表演。
祭祀性舞有跳鼓,也称花鼓、秧老鼓。多在民间送丧时表演。凡村里老人死了,亲属们为死者举行隆重的葬礼,请来一班跳鼓艺人,唱唱跳跳,颂扬死者生前的为人品德、功绩,以示教育后人和对死者的敬意和哀悼。这种形式主要流传于区内夕阳、双河、宝峰一带。有的把跳鼓作为配合花灯演唱之前奏,起舞圆场,招徕观众。经过艺人不断加工充实,剔除糟泊,取其精华,让人喜闻乐见。这种舞蹈也以新的面目开始从民间走上舞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09:12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