踣,汉语三级字,读作踣(bó),⒈ 跌倒:屡踣屡起。⒉ 倒毙,僵死,破灭:踣其国家。踣毙不振。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跌倒:屡踣屡起。
◎倒毙,僵死,破灭:踣其国家。踣毙不振。
详细解释
(1)〈动〉向前仆倒,向前倒下 [fall forward; fall prone; fall prostrate]
甲徒狄因以踣河。——《庄子·外物》
一卒持剑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动〉泛指跌倒,摔倒 [fall]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又如:屡踣屡起;踣顿(颠仆,跌倒);踣跌(跌仆,跌交)
(3)〈动〉陈尸 [lay out corpse]
凡***者踣诸市,肆之三日。——《
周礼·秋官·掌戮》
又如:踣尸(陈尸);踣籍(死伤枕藉)
(4)〈动〉颠覆;灭亡,败亡 [be destroyed; overturn]
设用无度国家踣。——《管子·七臣七主》。注:“谓散亡也。”
队命亡氏,踣其国家。——《左传·襄公十一年》
又如:踣覆(倾覆,打倒);踣国(颠覆国家)
(5)〈动〉倒毙 [fall down dead]
汉语大字典
[①][bó]
[《广韵》蒲北切,入德,并。]
[《广韵》匹候切,去候,滂。]
(1)向前仆倒。
(2)倒毙。
(3)泛指死亡。
(4)处死;陈尸。
(5)颠覆;败亡。
(6)指***。
(7)毁坏。
(8)斜;倾斜。
(9)踩;踏。参见“踣铁”。
相关词语
音韵参考
宋本广韵
广韵目次:去五十候
广韵目次:入二十五德
方言
◎粤语:baak6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o1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足部】踣 bó蒲北切
僵也。从足咅声。《春秋传》曰:“晋人踣之。”
说文解字注
(踣)僵也。僵、却偃也。从足。咅声。蒲北切。按古音在四部。尔雅释文音赴。或孚豆蒲矦二反。是也。然则踣与仆音义皆同。孙炎曰。前覆曰仆。左传正义曰。前覆谓之踣。对文则偃与仆别。散文则通也。走部同。春秋传曰。晋人踣之。左传襄十四年文。
康熙字典
《唐韵》蒲北切《集韵》鼻墨切《正韵》步墨切,𠀤音匐。《说文》僵也。《尔雅·释言》毙,踣也。《疏》毙,又谓之踣。《周礼·秋官·掌戮》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注》踣,僵尸也。《左传·襄十一年》与晋踣之。《注》僵也。
又《集韵》蒲枚切,音裴。
又蒲𠋫切,音抷。义𠀤同。
又《广韵》《集韵》𠀤匹𠋫切,音㰴。与仆同。《庄子·外物篇》申徒狄因以踣河。《吕氏春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
又《集韵》芳遇切,音赴。义同。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字形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