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古道,即陕康藏茶马古道,近年来又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
基本介绍
“蹚古道”:陕西商人主要有三大历史贡献,一是“丝绸之路”,与中外商人开辟通往世界的商业大道;二是陕康藏茶马古道之行,民间称为“蹚古道”;三是走西口,陕北民歌《走西口》家喻户晓。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对稳定边疆、开发边疆意义重大。除此之外,陕西商人还去长江以南等省、宁夏、甘肃、新疆、河南等东西部地区做生意,有的甚至走向国外,在河南做生意的陕西商人以党姓最为有名。
关陕商贾“蹚古道”的历史无人提起,几至挤进历史的夹缝被人们淡忘,庆幸的是2000年以后引进了学术界的重视。
“秦蜀古道”是从长安(今西安)到成都的古道,全长1000多公里。从长安出发,分别经长安子午古道,周至黑峪口、周至辛口、骆峪口的傥骆古道、眉县的
褒斜道出发、
陈仓道(故道)到达汉中,再由汉中到达成都。
由宝鸡陈仓道出发的路线也可经金牛道直达成都。
“秦蜀古道”最早的开通时间已不可考,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的建议,通过古道出兵灭蜀,开始对大西南的统治,巴蜀之地成为秦国的大后方。汉中平原、成都平原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供给秦国,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秦蜀古道”的称呼在秦惠文王时已形成,此后数千年,在这千里古道上演绎着一幕幕军事、商业、文学等的传奇故事。
陕商最早走的路线是经过“秦蜀古道”,走向巴蜀(主要是康定,也有商人走向西亚、印度和东南亚,在康定分为两条路线,一条向西走向西藏,一条向西南走向云南。),因是在古道之间来回走,“趟”是次数之意,称为“趟古道”,“趟”还包含有踩山踩水路、试探、随大家一起之意,“趟”的异体字是“蹚”,所以书面上写为“蹚古道”,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用词的巧妙。
历史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年,
张骞出使西域(今阿富汗、伊朗等地),见到了四川蜀布等中国产品,张骞很惊讶,这些中国商品从何地而来?打听后得知,是西域国家从印度进口而来,原来,印度人与四川商人很早就从事贸易活动了,汉武帝了解情况后,决定打通从长安到印度的官道,西南丝绸之路官道由此产生,民间称为“蹚古道”。
由于官方和陕西商人的参与,西南丝绸之路由四川商人与国外的民间交易上升为官方交易。
汉唐宋时,为了加强军事力量,需要大量的马匹,而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长期食用奶酪、牛羊肉等食品,需要茶叶帮助消化,藏民很少食用菜类,身体乏力,茶叶提供了叶绿素、维生素,效果明显,茶马交易开始,明朝时,当时陕南是全国茶叶的主产地之一,质优价好。康定商人主要来自陕西、四川等省,陕商进入最早,经济实力强,陕商踩出了通向西南的茶马古道,称为蹚古道,“蹚古道”是当时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秦商经“秦蜀古道”到达康定,康定城内商号达80余家,店铺挨店铺,形成一条特殊街道―“老陕街”。流动经商的陕西商人不计其数。
陕商“蹚古道”康定茶马交易之行常走的有六条道,分别从长安子午峪、户县涝峪、周至黑峪口、周至辛口、骆峪口的傥骆古道、眉县的褒斜道、宝鸡陈仓道(故道)出发,到达汉中,走向康定等地或国外。
2005年8月20日?由云南、四川、西藏三省相关地区组织的南方进京茶马古道马队路过陕西周至等地,受到陕西人民的欢迎和帮助,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在当时引进了强烈反响。而我们陕西的茶马古道一直尘封在历史中,有被淹没之势,陕西文化底蕴丰厚一直是我们的骄傲,而我们陕西人究竟为正统文化做出了什么,就像陕北民歌《走西口》,在《
走西口》电视剧播出后,许多山西人惊呼!以前认为《走西口》是陕北民歌,原来是山西民歌,他们不知道的是《走西口》确实是陕北民歌。而且当年走西口的主力军是陕西人、山西人、河北人。陕西人没有及时宣传走西口,只得狠捶胸口,我们有许多资源正在被人抢注,比如财神赵公明,河南襄城紫云山,山东日照、四川都认为赵公明出生在他们那里,而赵公明出生在陕西西安周至有县志等实物证明,每年有台湾等地人前来朝拜。 还有茶马古道,2000年以后,虽然我们有所重视,但关于茶马古道的正道一直得不到统一,陕商茶马古道的正道究竟在那里,一直是众说纷云,处于一片乱争之中,让人无可奈何。 陕商的南方之行要进山,而进山口必须是有路可进、河流的出山口、峪口等成了进山路,秦岭有七十二峪,每条峪口都被陕商尝试走过,其中常走的有六条道,长安子午峪、周至黑峪口、骆峪口的傥骆古道、周至辛口、眉县的褒斜道、陈仓道。而最繁忙的是傥骆古道和褒斜道,傥骆古道是关中以东的商人常走的路线,褒斜道是关中以西的商人常走的路线。
康定古称打箭炉,康定本地人将外地商人称为炉客,而且以前妇女地位低,有的男人比较弱,老婆也跟了出来,女人在外不叫名字,而是在姓后带一个“家”字,比如姓刘的女人叫刘家,姓胡的女人被叫做胡家,这种称呼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这个称呼和
锅庄,藏族同胞称陕西商人为庄家,因为善于经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庄家逐渐成了有钱有势、说话一言九鼎、左右局势等的代名词。
直到2015年,我们还能在一些娱乐场合听到庄家,庄家这一称呼在各行各业影响深远,在麻将场上,说“谁坐庄,谁是庄家。”在赌博场上,发牌的人被称为庄家,庄家制定规则等等。
茶叶来源
陕南茶
陕西南部属汉水流域,是古老的茶区,《华阳国志》记载,3000余年前,就有就栽植茶树,饮用茶叶。是中国茶叶原生地和茶文化发祥地。
南方茶
在湖南安化等地收购茶叶,运至泾阳,加工成便于运输的砖茶。
历史意义
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长期食用
奶酪、牛羊肉等食品,燥热难消化,需要茶叶帮助消化,汉唐宋时,为了加强军事力量,需要大量的马匹,茶马交易由此开始。
陕商经“秦蜀古道”到达康定,康定商人主要来自陕西、四川等省,陕商进入最早,经济实力最强,陕商踩出了茶马古道,称为蹚古道,“蹚古道”是当时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宋乾德五年(967年),宋廷在甘肃镇原、平淳、德顺(天水、静宁)3个地方用茶换马。
到了元朝,康定还是一片荒凉之地,茶马交易主要在康定一带,不过,当时的市场只在中午前后进行二、三个小时,很快就结束了。
明朝时,随着茶叶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来回奔走已不适应商业形势的发展了,需要在康定长期定居下来。由于陕南之外的有些地区的茶叶不好,影响了茶马交易,所以,明政府严格管制贩茶,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
北面藏商主要从甘肃镇原、甘肃平淳、甘肃德顺(天水、静宁)南下,有的藏商从西边翻过折多山来到康定地区,陕商和川商从内地涌入康定地区。打破了“汉不入番,番不入汉”的壁垒。
陕商最早适应形势的发展,到达康定后,支起锅做饭,藏族同胞商人、外地商人都来批发茶叶,一是可以买到鲜茶,二是刚来的人不知行情,可以买个好价钱,后来在有锅的地方成了市场,陕商修建了避风的围墙,在四周建了房屋,中间空地成了茶马等交换的地方,我们把有人居住的地方叫村庄,陕商思念家乡,就称之为锅庄。后来藏族同胞为了交易方便,自己建起了锅庄,男人在外进货,由女人在锅庄打理,还兴起了锅庄舞。
《
明太祖实录》(卷251)记载:“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足以说明当时茶叶需求量之大,范围之广。
.《西藏纪程》提到打箭炉,说到:西安做买卖人在此甚多。
1935《西藏概况》呈文:老陕不至,草亦不生。
民国《经济年鉴》:陕人康地,多半孑然一身,数年之后,即成富商。
康定逐渐发展成为边茶贸易的中心。
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打箭炉厅,屯兵戍守。
英国等侵略者想以印茶代替陕南茶、川茶,借此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但是藏族群众不认可印茶,使侵略者的险恶图谋落空。
茶马交易以“锅庄”为媒介,茶马经济将汉藏两族群众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稳定了边疆,开发了边疆,意义重大。
陕商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关故事
《茶马法》的故事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食用牛羊肉等
高脂肪食品,需要茶叶帮助消化,茶叶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可以为明朝换回战略物资-马匹,二是掌握了茶叶,可以控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明初时,蹚古道市场就已经非常繁荣了,以康定为中心的茶叶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为了谋取暴利,朱元璋决定茶叶由官方经营,不允许私人贩卖茶叶,但是巨额利润无法阻止川陕商人的经商脚步,私茶贩卖盛行,气愤的朱元璋颁布了《茶马法》,严厉处罚贩卖私茶者。并在云南西部、四川西部、陕西至青海地区都设有茶马司,专门主管经营茶叶和马匹交换的贸易。
《
明史列传第九》:“安庆公主,宁国公主妹。洪武十四年下嫁欧阳伦。伦颇不法。洪武末,茶禁方严,数遣私人贩茶出境,所至绎骚,虽大吏不敢问。有家奴周保者尤横,辄呼有司科民车至数十辆。过河桥巡检司,擅捶辱司吏。吏不堪,以闻。帝大怒,赐伦死,保等皆伏诛。
洪武三十年(即公元1397年),朱元璋派女婿欧阳伦以陕西布政司的大吏的身份,出使川陕两省,严查私茶贩卖者。不料想,财富吸引了欧阳伦,他带头贩卖私茶,在陕西蓝田县河桥巡检司,纵容手下殴打茶叶官员,朱元璋一气之下杀了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