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户
汉语词语
驱户,汉语词语,拼音是 qū hù,意思是驱口。
解释
即驱口。少数成为贵族家庭奴隶。此种人口称驱(或作“躯”)口,简称驱。照元代法律,驱口地位和良人(自由民)完全不同,通常不得与良人通婚。
驱户是宋元时代金军、蒙古军在战争中俘掳的汉族人户。大多为贵族占有,被迫从事农业劳动或其他劳役。除对主人贡纳外,又须向国家缴税当差。地位类似农奴。此种人口称“驱口” ,或“驱”。驱口另有户籍,称“驱户”,“驱丁” 与一般的编民有别,未经放良或赎买,不得改籍。元代由于王公贵族拥有驱口过多,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因此,从窝阔台汗时开始,就陆续释放驱口。 耶律楚材当政时,“诸王大臣及诸将校所得驱口,往往寄留诸郡,几居天下之半,公(耶律楚材) 因奏括户口,皆籍为编民” 。 (《中书会耶律公神道碑》)其实质是政府与贵族争夺赋役与科差的权益。
出处
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七:“今蒙古、色目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刑律:私宰牛马杖一百;殴死驱口,比常人减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视奴婢与马牛无异。”又元代被掳为军队服役的男丁称驱丁。
《元史·兵志一》:“应系逃军未获者,令其次亲丁代役。身死军人,亦令亲丁代补;无亲丁,则以少壮驱丁代之。”
参考资料
驱户.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0-08-06 00:47
目录
概述
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