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坝村
重庆市酉阳铜鼓镇车坝村
车坝村地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鼓镇,距酉阳县城26千米,与铜西村、小河镇桃坡村,丁市镇郑家村毗邻,村内由铜小公路贯通,铜鼓河沿线流通,绿荫成林,物产丰富,下11个村民小组,人口约3800人·
简介
车坝村位于酉阳县南部,隶属铜鼓镇,行政代码:500242116209 ,距酉阳城区26千米,与铜西村、小河镇桃坡村,丁市镇郑家村毗邻,村内由铜小公路贯通链接小河镇及沿河与酉阳,有隘门关至冷水公路,有张家沟至石梁的通村公路。铜鼓河向南由三岔坝流经车坝石梁至两汇口,境内河流潺潺,清澈明净、岸绿景美,水质监测、岸线保护、河道治理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得到有效推进。
现辖张家坪、彭家寨、木林坎脚、下车坝、牛腊坝、石梁李家湾、流水堡、麻铺子和冷水盖、鱼塘、田居山等11个村民小组。人口约3800人,以张姓、陈姓、冉姓为主。属于重庆市级贫困村。车坝毗邻沿河,陆路交通便捷,快速抵达酉沿高速路口。
解放前,车坝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在三座大山压迫剥削下,劳动人民长期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走土地承包到户的道路,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四十年年车坝村支两委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奔康致富的道路,从单一农业经济发展上不断前进。
如今或政府投入巨资,交通路网、能源通讯、水利、治安、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得以改善。
沿革
元为酉阳州治,后升为酉阳宣慰司。明为酉阳宣抚司治。酉州土司衙院设在铜鼓潭,清置酉阳直隶州。1913年废州为酉阳县,属川东道治下。1935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酉阳专区。
解放后车坝隶属川省铜鼓乡境域,1950年先划为铜西乡府,1958年隶属双河区铜西公社,1983年复置铜西乡。1997年归属重庆酉阳铜西乡,2001年撤销铜西乡,将石梁村、冷水村划归车坝村建制,隶属铜鼓乡管辖.(2001年撤销,将桃坡村、黎家村划归小河镇管辖,将方园、沙坝、哨尉、燕岩、青树、石梁、冷水、车坝等8个村划归铜鼓乡管辖。)
铜鼓乡车坝村邮 编:409800
区 号:023
行政区域代码500242209:~209车坝村
农业经济
基本农业
主要农产品:玉米、稻谷、小麦、红薯,洋芋,蔬菜、水果、蜂蜜等
主要经济:畜产品、青蒿、茶叶、油菜、烤烟、生猪山羊
村内企业:农业养殖、农作物加工
村里单位:车坝村委、卫生站,文化广播站等
村内学校:车坝村校(信兴狮子小学)不足50人.
名俗文化
文体方面:建设老人娱乐中心于张家沟,篮球场,张家坪舞狮班;还有车坝村委文化站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组织、场所。张家坪花灯、狮子灯、张家坪戏班、陈家花灯及戏班、麻铺子花灯调,道士祭神文化等。
青花椒产业
铜鼓政府从福建省引进业主投资1000万元,与当地村民流转2600多亩土地发展青花椒产业,按照4:6的比例分成。每天为青花椒老板挖窝70多个,每个窝1.6元的报酬,一天收入近100元。一个月至少达到1500到1600多元务工收入。在家打工生活也方便,比到外地打工强多了。
张家坪花灯
花灯戏
酉阳车坝张家坪花灯是酉阳铜鼓乡内广为流传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是土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花灯相传起源唐朝,兴盛于宋朝,发展于明代,流行与黔北、川南滇北等地,清朝至民国元芝菩萨请灯留存于张家坪,盛行花灯乡里,春节期间热闹非凡,后续期间惨遭文革破坏大量经书戏文及流传文物、乐器遭遇焚烧洗劫,七八十年代再次复兴。鉴于改革开放来,年轻人外出,本门花灯艺术人才匮乏。
花灯曲目
张家坪花灯具有跳花灯、杂技打耍、舞狮子、猜灯谜等民俗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文化活动.解放后,从五十年代起,花灯歌舞,曾多次外出参加汇演活动,著名曲调《开门调》、《开财门》、《祭财神》、《仲状元》、《五更明月》、《五更调》、《闹五更》、《洛阳桥》、《十绣》、《十送》、《十唱》、《十字》、《十爱》、《闹红灯》、《花儿七字句》、《梳妆台》、《扫五瘟》、《高位禄客官贺》、《情歌调》、《上茶山》、《谢主辞神》、《辞神调》、《黄杨扁担》等舞蹈节目流行武陵山区,名扬海外。
车坝阳戏
铜鼓乡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现有3个阳戏班子外,铜鼓还有花灯、狮子灯、龙灯、老年腰鼓队等9个民间文化班子。
流传于酉阳县境内的阳戏(傩戏),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它源于原始社会土家族图腾崇拜的傩祭,是土家族先民为驱鬼逐疫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被称为“木脸戏”或“鬼脸壳戏”。主要特点是角色都戴木制假面具,扮作鬼神歌舞。
在2011中国重庆阳戏(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法人、副会长麻国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酉阳阳戏(傩戏)的挖掘和传承,最重要、最有特色的就是原汁原味地传承和发展。
参考资料
酉阳铜鼓镇.全国地名分享网.
车坝村民在自家承包地里打工.酉阳政府网.2012-04-0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3 11:5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