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本体
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
白车身的定义:白车身(Body in White)是指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涂装后的白车身加上内外饰(包括仪表板座椅、风挡玻璃、地毯、内饰护板等)和电子电器系统(音响线束开关等),再加上底盘系统(包括制动悬架系统等),再加上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就组成了整车。
简介
车身本体俗称白车身。它指车身结构件及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翼子板车门、发动机罩和行李舱盖在内的未涂漆的车身,形成车身的封闭刚性结构。
组成
车身覆盖件
指车身中包覆梁、支柱等的构件,具有较大空间曲面形状的表面和车内板件。在车身结构中的功用有:封闭车身、体现车身外观造型及增大结构强度和刚度等。
梁与支柱
车身结构中的梁和支柱,又称车身结构件,是指支撑车身覆盖件的全部车身结构零件。由这些结构件便形成了轿车车身的载荷框架结构,它是车身承载能力的基础,对保证车身所要求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非常重要。
发动机罩
又称发动机盖,是最醒目的车身构件,是买车者经常要察看的部件之一。对发动机盖的主要要求是隔热隔声、自身质量轻、刚性强。发动机罩在结构上一般由外板和内板组成,中间夹以隔热材料。内板起到增强刚性的作用,其几何形状由厂家选取,基本上是骨架形式。发动机罩开启时一般是向后翻转,也有小部分是向前翻转。向后翻转的发动机盖打开至预定角度,不应与前挡风玻璃接触,应有一个约为10 mm的最小间距。为防止在行驶时由于振动自行开启,发动机盖前端要有保险锁钩锁止装置。锁止装置开关设置在车厢仪表板下方,当车门锁住时发动机盖也应同时锁住。
车顶盖
车厢顶部的盖板。对于轿车车身的总体刚度而言,顶盖不是很重要的部件,这也是允许在车顶盖上开设天窗的原因。从设计角度来讲,重要的是它如何与前、后窗框及与支柱交界点平顺过渡,以求得最好的视觉感和最小的空气阻力。为了安全,车顶盖还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一般在顶盖下增加一定数量的加强梁,顶盖内层敷设绝热衬垫材料,以阻止外界温度的传导及减少振动时噪声的传递。
行李箱盖
要求有良好的刚性,结构上基本与发动机盖相同,也有外板和内板,内板有加强筋。一些被称为“两厢半”的轿车,其行李箱向上延伸,包括后挡风玻璃在内,使开启面积增加,形成一个门,因此又称背门,这样既保持一种三厢车形状,又能够方便存放物品。如果采用背门形式,背门内板侧要嵌装橡胶密封条围绕一圈以防水防尘。行李箱盖开启的支撑件一般用勾形铰链及四连杆铰链,铰链装有平衡弹簧,使启闭箱盖省力,并可自动固定在打开位置,便于提取物品。
翼子板
是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因旧式车身该部件形状及位置似鸟翼而得名。按照安装位置又分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前翼子板安装在前轮处,它必须要保证前轮转动及跳动时的最大极限空间,因此设计者会根据选定的轮胎型号尺寸用“车轮跳动图”来验证翼子板的设计尺寸。后翼子板无车轮转动碰擦的问题,但出于空气动力学的考虑,后翼子板略显拱形弧线向外凸出。现在有些轿车翼子板已与车身本体成为一个整体。但也有轿车的翼子板是独立的,尤其是前翼子板,因为前翼子板碰撞机会比较多,独立装配容易整件更换。有些车的前翼子板用有一定弹性的塑性材料(例如塑料)做成。塑性材料具有缓冲性,比较安全。
前围板
指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它和地板、前立柱连接,安装在前围上盖板之下。前围板上有许多孔口,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还要配合踏板、方向机柱等机件安装位置。为防止发动机舱里的废气、高温、噪声窜入车厢,前围板上要有密封措施和隔热装置。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对比车身其他部件而言,前围板装配最重要的工艺技术是密封和隔热,它的优劣往往反映了车辆运行的质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9 16:07
目录
概述
简介
组成
参考资料